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释义 第1214页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TA的作品

  • 《类聚方》

    医方著作。一卷。日本·吉益为则撰。刊于1762年。本书选录《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中的方剂220余方,依类偏次。并集原书各篇中应用每方的辨证立法列于该方之后。后附作者的考证及扼要的按语。现有《皇汉医药丛书》本。......

    释义拼音L
  • 类破伤风

    病名。指因气血亏虚,筋脉失养而引起的痉病。《外科枢要》卷三有:“大凡痈疽溃后,筋微肉烂,脓血大泄,阳随阴散,或筋脉拘急,恶寒惕搦,甚者舌强口噤,项背反张,痰涎壅盛,便秘汗出,不时发热,此气血俱虚而传变,虽与破伤风相类,而主治之法,当大补气血。”治宜补气养...

    释义拼音L
  • 类伤寒

    病名。类似伤寒的发热性疾患。《医学心悟·伤寒类伤寒辨》:“伤寒者,冬令感寒之正病也;类伤寒者,与伤寒相似而实不同也。”如冬温、湿温、中寒、时行寒疫、风温、暑病、痉病、伤食、脚气等均属类伤寒范畴。《伤寒绪论》卷上以杂证发热为类伤寒,“类伤寒者,诸凡杂证发热...

    释义拼音L
  • 类胎痛

    病证名。见《玉峰郑氏女科秘传》。指孕妇未及分娩期(怀胎八九个月)忽感腹痛,如欲产之状,但数日后,腹痛止而安静如常,称类胎痛。参见试胎条。......

    释义拼音L
  • 类消

    病证名。因中气虚寒,阴火浮游于上所致,渴欲求饮而饮水无多。类似消渴的疾病。《杂病源流犀烛·三消源流》:“又有类消证,其人渴欲求饮,饮一、二口即厌,不比消渴之无厌。此由中气虚寒,寒水泛上,逼出浮游之火于喉舌间,故上焦欲得水救,水到中焦,以水遇水,故厌也。宜...

    释义拼音L
  • 《类证活人书》

    伤寒著作。二十二卷(一作二十卷)。宋·朱肱撰于1108年。初名《无求子伤寒百问》,又名《南阳活人书》。全书分四部分,对伤寒各证和其他一些杂病予以详细的论述。卷一-十一,以问答体例剖析伤寒的各种相类证候;卷十二-十五,释《伤寒论》113方;卷十六-十八,载...

    释义拼音L
  • 《类证治裁》

    综合性医书。八卷。清·林佩琴撰于1839年。作者将内科杂病、妇科、外科等病证据不同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详予辨析,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对各种病证提出具体治法及应用方剂。其中有不少病证,附述了个人治案,从实践的角度补充作者的论述。亦可供学医者借鉴。书中博采...

    释义拼音L
  • 类中

    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又名类中风。详该条。...

    释义拼音L
  • 类中风

    病名。风从内生的中风病。简称类中。见《医经溯洄集·中风辨》。因非外中风邪,故亦称非风。由肾阴不足,心火炽盛,肝阳偏亢,肝风内动,或气虚血虚,或湿痰壅盛,化热生风所致。《类证治裁·中风》:“河间主火,谓心火暴盛,肾水虚衰;东垣主气,谓猝中乃本气自病;丹溪主...

    释义拼音L
  • 类中暑

    病名。劳役血虚发热,证见肌热面赤烦渴引饮,类似中暑者。《六气感证要义·暑》:“有伤于劳役,以致肌热面赤,烦渴引饮,脉大而虚,按之无力,此血虚发热,所谓类中暑也。东垣以当归补血汤治之。”参见中暑条。......

    释义拼音L
< 1210 1211 1212 1213 1214 1215 1216 1217 1218 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