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释义 第1288页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TA的作品

  • 颅鹚瘟

    病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即瘟毒喉痹。详见该条。...

    释义拼音L
  • 颅际

    即发际。《素问·骨空论》:“髓空在脑后三分,在颅际锐骨之下……”...

    释义拼音L
  • 颅息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颅囟。属手少阳三焦经。在头部,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三分之一的交点处。布有耳大神经和耳小神经的吻合支,及耳后动、静脉。主治头痛、耳鸣、耳聋、惊痫、抽搐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释义拼音L
  • 颅囟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颅息。参见该条。...

    释义拼音L
  • 《颅囟经》

    儿科著作。书名取小儿初生时颅囟未合之义。又名《师巫颅囟经》。二卷(一作三卷)。托名周穆王时“师巫”所传(一作东汉·卫汛撰)。明代以后原书已佚,今之所存乃辑自《永乐大典》的《四库全书》本已非全帙。内容首论脉法,次论病源、病证,再次为惊痫癫证治、疳痢证治及火...

    释义拼音L
  • 颅胀

    病证名。指小儿头皮光滑,额角胀大。《医述·幼科集要》:“颅胀,与囟填不同……头皮光急,额角胀大,乃肝肾虚热上冲。”治宜育阴镇潜,用地黄汤重剂。......

    释义拼音L
  • 嚧(疒斯)风

    病名。系指咽喉肿痛,声嘶甚或失音的病证。本病多由风火痰湿壅塞肺系,以致气机不利而声嘶音沙,治宜疏风祛痰。方用射干汤加减治疗。...

    释义拼音L
  • 《鲁府禁方》

    医学方书。又名《鲁府秘方》。四卷。明·龚廷贤撰(一作刘应泰编)。刊于1594年。本书系作者在明宗室鲁王府任职时所录之验方汇编,并由鲁王府刊行,故以为名。书中列叙110余种疾病的证状和治疗方剂。附以作者收集或试用的验方。书末百病、百药等篇杂有宣扬封建伦理的...

    释义拼音L
  • 鲁永斌(约1710-?年)

    清代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字宪德。生平不详。年近古稀,留心医学,博览前代本草,觉本草有繁简不当,或欠精详之嫌,遂集先贤著作之精义,汇为《法古录》三卷(1780年)。书中采药547种,列主治应用,然谓“相畏乃以相制,相反乃以相成”,故不载相畏、相反。书虽名...

    释义拼音L
  • 鲁照

    清代医家。字三桥。仿赵学敏行医中注意访求民间方士治病法,积二十年间所得,精选编成《串雅补》五卷(1825年),补赵氏《串雅》之未备,依次分述一顶(发汗、烧丹)、二串(攻下、毒药)、三抵(偏药、制假药)、四色(拔牙、点痣、熨烙、火罐),并附多种效方成药。后...

    释义拼音L
< 1284 1285 1286 1287 1288 1289 1290 1291 1292 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