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释义 第158页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TA的作品

  • 走注

    病名。风邪游于皮肤骨髓,往来疼痛无定处之证。行痹的别称,俗称鬼箭风。《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一:“夫风走注者,是风毒之气,游于皮肤骨髓,往来疼痛无常处是也。此由体虚,受风邪之气,风邪乘虚所致,故无定处,是谓走注也。”《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三:“风胜为行痹,游行...

    释义拼音Z
  • ①人体踝以下部分。由踝、跖、趾组成,上接胫。②足部,指下肢部。《灵枢·阴阳系日月》:“故足之十二经脉,以应十二月,月生于水,故在下者为阴。”......

    释义拼音Z
  • 足痹

    病名。足部麻木疼痛不能行走的痹证。多由气血不足所致。《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足阳明之下,……血气皆少则无髯,有则稀、枯悴,善痿厥,足痹。”......

    释义拼音Z
  • 足不收

    证名。两足软弱,行走时收引无力,举步艰难。多因脾肾气虚,精血不足所致。《灵枢·经脉》:“虚则足不收,胫枯,取之所别也。”《素问·脏气法时论》:“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瘛,脚下痛。”本证见于痿证、半身不遂等病。......

    释义拼音Z
  • 足叉发

    病名。热毒之发于脚趾之间者。出《外科真诠》卷上。多因湿热毒邪郁结脚趾叉之外面或内面者,证见局部痒痛,或间渗湿。若失于诊治,常可溃烂肿痛,湿痒明显,甚则因肿痛明显而步履艰难。治于初起宜内服红花散,外用蜜酒捣菊花叶如糊状敷贴局部。肿痛溃烂严重者,取桑树根之白...

    释义拼音Z
  • 足长形

    证名。髋关节脱位引起之畸形。指患肢脚较正常脚变长,多见于髋关节前脱位证候之一种,对确诊很有参考价值。参见胯骨出条。...

    释义拼音Z
  • 足大趾丛毛

    指大敦穴。《千金要方》:“魇,灸两足大指丛毛中各二七壮。”足厥阴肝经即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丛,一作“聚”。...

    释义拼音Z
  • 足底

    指足下面,即足掌。又称脚底板。《外科正宗》:“又或足底弯曲之处,痒湿皆然。”...

    释义拼音Z
  • 足第二趾上

    经外穴名。《类经图翼》:“足第二趾上穴,主治水病,灸足第二指上一寸,随年壮。”《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名二趾上,定位在足第二、三趾夹缝上一寸,当内庭与陷谷之间处。......

    释义拼音Z
  • 足短形

    证名。髋关节后脱位出现之证候之一。证见:由于髋关节后脱位使患肢变形而出现患肢短缩,名曰足短形。详胯骨出条。...

    释义拼音Z
<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