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释义 第1778页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TA的作品

  • 《痘科正传》

    痘疹专着。又名《痘疹正传必读》。六卷。清·沈巨源撰。刊于1696年。卷一——二论痘症各期的症治、对痘疹各期证状述之较详、辨之亦明。卷三——五集引古今治痘理论与医方。作者于痘疹理论,宗费启泰《救偏琐言》一书;在治疗上,对攻下之法尤为重视。......

    释义拼音D
  • 《痘科类编释意》

    痘疹专着。三卷。明·翟良撰。约刊于17世纪。本书专论小儿痘疹的发病、证候及治疗。书中将痘科各症分类辨析,颇得要领。并参照古说,予以阐述,尤能继往开来,加深认识,现存多种近代刊本,其中或改为四卷本,或改为《保赤全书》、《痘科汇编》等名称。但内容未变。......

    释义拼音D
  • 《痘科键》

    痘疹专着。二卷。明·朱巽撰。撰年不详。本书对痘疹的理论、辨证、治法、预后、合并症、所用药物及方剂等,都作了较详细的论述。作者以为此书论述全面系统能揭痘科之秘,犹钥匙之启金锁故以键名。现存日刻本、清刻本。......

    释义拼音D
  • 痘浆法

    人痘接种法之一。即天花患儿的新鲜痘浆,以棉花蘸塞入被接种对象的鼻孔,以此引起发痘,达到预防接种的目的。因本法需直接刺破儿痘,病家多不愿接受,故在古代亦较少用。......

    释义拼音D
  • 痘痂

    又名疮痂。指痘疮浆回后所结的痂皮。《痘科类编释意》:“痘至脓足浆回结靥之时,其疮蜡色或葡萄色,浆回结痂厚硬而色黑,随结随落,亦如起胀灌浆收靥之三四次,相挨而落痂,其瘢微红,鲜明光莹,无赤黑,无凸凹者,上吉也。”痘痂红痒,为血虚有热,治宜补血清热,用四物汤...

    释义拼音D
  • 痘夹疹

    出《痘疹泄秘》。即痘疮夹痧。详该条。...

    释义拼音D
  • 痘花眼

    病名。系痘疮入眼之俗称。见《广勤轩遗稿》。详见痘疮入眼条。...

    释义拼音D
  • 痘后害目症

    病证名。系指痘疮后引起眼生赤丝,或生云翳,甚至造成凝脂、黄膜、蟹睛等的病证。《证治准绳·杂病》描述其病因为:痘疮后,正气耗散,邪气乘虚入侵,随火上攻害于目所致。应根据病情辨证论治。参见痘疮入眼、黄膜上冲、凝脂翳等有关条。......

    释义拼音D
  • 痘后浮肿

    病证名。出《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痘疮脱痂后,因表虚不固,见风太早,风邪乘虚而入,引起面目、遍身浮肿。治宜微汗解表,用五皮饮。...

    释义拼音D
  • 痘风眼

    病证名。见《青囊真秘》卷一。指痘疮余毒未尽,复受风邪,而致眼中作痒,眼睑红赤溃烂。治宜疏风清热,除湿止痒。内服加减四物汤或除湿汤。外用内服药渣熏洗,再涂眼药精(《五官科学》:硼砂7.5%,朱砂0.9%,硫酸铜1.8%,龙脑香18%,药制炉甘石36%,荸荠...

    释义拼音D
< 1774 1775 1776 1777 1778 1779 1780 1781 1782 1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