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释义 第369页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TA的作品

  • 下地仓

    经外穴别名。即侠承浆穴。见该条。...

    释义拼音X
  • 下都

    经外穴名。八邪穴之一。《奇效良方》:“下都二穴,在手无名指、小指本节后岐骨间,一名中渚也。中渚之穴本在液门下五分。治手臂红肿,针入一分,可灸五壮。”......

    释义拼音X
  • 下腭

    人体部位名。即口腔的下壁。详腭条。...

    释义拼音X
  • 下发背

    病名。发于腰部命门穴部位之痈疽。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又名对脐发。该病多因火毒伤肾所致,类似腰背部之蜂窝组织炎。证治参见有头疽。...

    释义拼音X
  • 下法

    ①治疗法则之一。是运用有泻下、攻逐、润下的药物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法。又称泻下、攻下、通里、通下。凡是胃肠实热积滞,燥屎内结,以及体内蓄水、冷积等邪实之证,而正气未虚者,均可使用。分寒下、温下、润下等,除润下药较和缓外,其余多较峻...

    释义拼音X
  • 下风池

    经外穴别名。即新设穴。详见新设条。...

    释义拼音X
  • 下疳

    病名。①指发于男女外生殖器部位之疮疡。见《外科正宗》卷三。又名妬精疮、疳疮。多因接触或与患此病人性交而传染,好发于男子阴茎、龟头、包皮,女子大小阴唇、阴道等部位。该病初起阴茎痒痛,坚硬紫色疙瘩渐生;或患处出现豆粒大小之硬结,不红不肿不破溃,名为硬性下疳...

    释义拼音X
  • 下格

    病名。大便数旬不通,时呕而食不进者。见《医钞类编》卷十五。下既不通,必反于上。故虽少与汤水,而呕吐愈甚。治宜调胃承气汤,热饮,下宿结及溏粪胶粘恶物,则呕吐可止。参见关格条。......

    释义拼音X
  • 下膈

    病证名。即噎膈证的一种,与上膈相对。指进食后,过一段时间,食物才吐出。《灵枢·上膈》:“虫为下膈,下膈者,食晬时乃出。”...

    释义拼音X
  • 下工

    古代对医疗技术较差的医生的称谓。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第四》:“下工十全六”,是说下工治病,其治愈率在60%左右。...

    释义拼音X
<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