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TA的作品
-
腕
手掌和前臂关联处。《灵枢·经筋》:“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灵枢·骨度》:“腕至中指本节,长四寸。”...
释义拼音W -
腕骨
①骨名。共由八块组成,上接桡骨,下接掌骨。《灵枢·本输》:“腕骨,在手外侧腕骨之前,为原。”(指后一个腕骨。)②穴位名。属于太阳小肠经原穴,位于手背尺侧,当第五掌骨基底部与钩骨所构成关节部上方的凹陷处。见上例句前一个“腕骨”。......
释义拼音W -
腕骨折
病名。腕部骨关节伤折之病证。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六。该病多因跌打、压轧所致。或伤一骨,或伤数骨,临床以腕舟骨骨折为多见。证见受伤处肿胀青紫,疼痛,局部压痛明显,或腕缝错开,局部功能障碍。一般断端很少移位,如手向后翻贴于臂者,医者可双手握其手背轻轻回翻整...
释义拼音W -
腕踝针疗法
针刺疗法之一。指针刺腕关节或踝关节上方特定刺激点(腕部、踝部各有六个刺激点)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于1976年首见报道。针刺时于选好的刺激点上,沿皮下向上刺入1.4寸左右,不必进行手法操作,亦不须出现针感,留针半小时以上,每日或隔日一次,10日为一疗程。主要...
释义拼音W -
腕骱骨脱出
病名。腕关节脱臼之病证。见《外科大成》。即腕骨脱位。证治参见手腕骨脱条。...
释义拼音W -
腕痈
病名。痈疽发于手腕部者。出《外科证治准绳》卷三。又名手腕痈,手屈发、手牛押屈、龟毒、鼓槌风、手腕疽。多因三阳经风火热毒凝结而成。证见患处高肿红赤作痛,腕部功能障碍。若痈疽易成脓,且易溃者为顺,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可内服荆防败毒散,外敷洪宝膏。若溃后则提...
释义拼音W -
汪昂(1615-约1695年)
清代医家。字讱庵,安徽休宁人。先攻举子业,于经史百家均有深入研究,后弃儒业,潜心研究医着,虽未业医,然于医学造诣高深,其医学著述竟脍炙人口,着有《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本草备要》、《医方集解》、《汤头歌诀》、《经络歌诀》、《药性歌赋》等等。大多为入门书,...
释义拼音W -
汪逢春(1882-1949年)
近代医家。原名朝甲,字风椿,先习举子业,后改从艾步蟾学医。博览群书,勤研不辍。于医理有较深钻研,尤对胃肠病有更深造诣。后悬壶京师,疗效甚佳,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1938年设国医职业公会,汪任会长,培育人才甚多。现有著作仅存《中医药理学》、《泊庐医案》...
释义拼音W -
汪光爵(1663-1718年)
清代医家。又名光园,字缵功,号学舟,江苏吴县人。初攻举子业,屡试不第,改攻医学,治病有奇效。尝着《医要》一书,未见梓行。另有其孙汪元亮、元轼整理之《虚劳论》一文,刊于《吴医汇讲》。......
释义拼音W -
汪和鼎
清代医家。江苏阳湖县人。生平欠详。尝辑医学丛书《毓芝堂医书四种》,其中包括《宜麟策》、《达生篇》、《保婴易知录》、《丛桂山房集验良方》,现有刊本行世。......
释义拼音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