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释义 第591页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TA的作品

  • 五疸

    五种黄疸的合称。①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见《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②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黄汗。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

    释义拼音W
  • 五癫

    ①阳癫、阴癫、风癫、湿癫、马癫。见《诸病源候论》卷二。②马痫、牛痫、猪痫、羊痫、鸡痫。见《景岳全书》卷三十四。《外台秘要》卷十五:“五癫病者,脏腑相引,盈气起寒厥,不识人,气争,瘈疭吐沫,久而得苏。”治宜雄黄丸、铁精散等。......

    释义拼音W
  • 五疔

    病名。五种疔之总称。历代外科学家或各有不同内容之五疔者。如《中藏经》所称之五疔,即白疔、赤疔、黄疔、黑疔、青疔。认为疔之根在肺者为白疔,其根在心者为赤疔,其根在脾者为黄疔,其根在肾者为黑疔,其根在肝者为青疔。其因皆由喜怒忧思,冲寒冒热,恣饮醇酒,多嗜高粱...

    释义拼音W
  • 五毒发背

    病名。发背病之一种。出《本草纲目》卷二十,李时珍引《经验方》用金星草、生甘草为末温酒服之效。证治见发背条。...

    释义拼音W
  • 五夺

    病理学名词。夺,耗损。指气血津液严重耗损,元气不支,禁用泻法的五种情况。《灵枢·五禁》:“形肉已夺,是一夺也;大夺血之后,是二夺也;大汗出之后,是三夺也;大泄之后,是四夺也;新产及大血之后,是五夺也。此皆不可泻。”......

    释义拼音W
  • 五恶

    出《素问·宣明五气篇》。即五脏所恶。详该条。...

    释义拼音W
  • 五发

    病理学名词。五脏之病各有其发生的部位和时间,简称五发。《素问·宣明五气篇》:“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

    释义拼音W
  • 五发疽

    病名。痈疽生于脑、背、眉、髯、鬓者之总称。见《外科精义》卷上。齐氏认为五发疽大概论之可分为三等,一者疽也,二者痈也,三者疖也。三者之候,惟疽最重。其因皆曰滋味与厚衣,衣服厚暖则易招寒;滋味过多,则五脏生热,脏腑积热,则血脉不流,毒气凝滞,邪气伏留,热搏于...

    释义拼音W
  • 五反恶候

    病证名。见《普济方》。即眼反、唇反、舌反、项反、脚反。为小儿五脏精气将脱的危象。...

    释义拼音W
  • 五风

    五脏之风。《素问·金匮真言论》“:经有五风。”马莳注:“五风者,即八风之所伤也,特所伤脏异,而名亦殊耳。”...

    释义拼音W
< 587 588 589 590 591 592 593 594 595 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