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释义 第602页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TA的作品

  • 五泄

    五种泄泻的总称。①《难经·五十七难》:“泄凡有五,其名不同。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②《宣明论方》卷十:“五泄有溏泄、鹜泄、飧泄、濡泄、滑泄。”详见各条。......

    释义拼音W
  • 五心烦热

    证名。心中烦热伴两手足心有发热感觉。见《太平圣惠方·治骨蒸烦热诸方》。多由阴虚火旺、心血不足,或病后虚热不清及火热内郁所致。是虚损劳瘵等病的常见症之一。治宜滋阴降火,清热养阴,清肝理脾等法,可选用清骨散、升麻散、《千金》竹叶汤、逍遥散、茯苓补心汤等方。火...

    释义拼音W
  • 五行

    五行学说名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个古代哲学名词。五行学说是古代自然哲学之一。医学上的五行学说主要是以五行配五脏为中心: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基本内容有二:一是在以五脏为中心的基础上,通过经络以联系全身,说明人体的整体性,并通过自然现象的观...

    释义拼音W
  • 五形志

    生理学名词。即形,形态;志,情志、精神。指五种不同形志的人,发病时有不同的神志表现。《素问·血气形志篇》:“形乐志苦,病生于脉,……形乐志乐,病生于肉,形苦志乐,病生于筋,……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是谓五形志也。”...

    释义拼音W
  • 五虚

    病证名。五脏精气虚损的综合证候。《素问·玉机真藏论》:“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王冰注:“虚谓真气不足也。然脉细心也,皮寒肺也,气少肝也,泄利前后肾也,饮食不入脾也。”病程中,五虚并见,反映五脏功能严重衰退,预后不良,急当培补元...

    释义拼音W
  • 五畜

    指牛、犬、羊、猪、鸡等五种畜类肉。《素问·脏气法时论》:“五畜为益。”...

    释义拼音W
  • 五癣

    病名。五种癣名之合称。出《疡科选粹》卷六。即:一曰湿癣,痒如虫行,搔之有汁出;二曰风癣,搔之间有白屑;三曰顽癣,全身癣处不知痒痛;四曰牛(皮)癣,癣处皮厚坚硬如牛之领部;五曰马癣,微痒而白点相连。如此之谓。治疗参见各有关条。......

    释义拼音W
  • 五牙

    道教炼养术语。亦称五芽。指五行之生气。《黄庭内景经》:“存漱五牙不饥渴。”《悟真篇·自序》:“如炼五芽之气,服七曜之光。”道教认为服食五行真气,可炼养五脏,延年驻寿。......

    释义拼音W
  • 五阳

    生理学名词,指五脏的阳气。《素问·汤液醪醴论》:“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

    释义拼音W
  • 五养

    养生术语。古代养生家依据“因时制宜”的原则,以五脏养生与季节相配合,认为春天宜养脾,夏天宜养肺,秋天宜养肝,冬天宜养心,四季都宜养肾,谓之五养。......

    释义拼音W
< 598 599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