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释义 第706页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TA的作品

  • 三焦俞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三焦之背俞穴。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深层为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动、静脉后支。主治腹胀,肠鸣,呕吐,泄痢,水肿,鼓胀,黄疸,遗尿,癃闭,腰脊强痛等。直刺1...

    释义拼音S
  • 三焦郁

    病名。郁证之一。见《灵枢·胀论》:“三焦胀者,气满于皮肤中,轻轻然而不坚。”《奇效良方·胀满》谓三焦胀证见大小便不通,卒然胀满,脉来沉伏。又有虚实之分,虚者皮肤壳壳然而坚,不痛而气满,治以升降气道,温补脾元;实者内挟宿食,邪实于内,按之坚痛,当以疏气涤实...

    释义拼音S
  • 三焦蒸

    病名。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三焦蒸,亦杂病,乍寒乍热。”...

    释义拼音S
  • 三结交

    针灸学名词。指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关元穴。《灵枢·寒热病》:“三结交者,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元也。”...

    释义拼音S
  • 三戒

    养生术语。含意不一。儒家之说,见《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所得。”道教之说,如《孙真人卫生歌》:“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

    释义拼音S
  • 三进一退

    针刺手法名。见《针灸大成》。指先按浅、中、深次序分层进针,然后一次提至皮下的针刺方法。操作时每层均应根据需要作提插、捻转等手法。如需继续刺激,可以重复操作。体现了徐入疾出的补法原则。......

    释义拼音S
  • 三科

    中国古代医学分科的总称。隋代时医学开始分为三科。即医、按摩、咒禁。医科和咒禁科均设有博士二人,按摩科设有按摩师。隋代的针灸教学也统归由医博士来担任,到唐代,针科从医科中独立出来,因而医学分为四科。见四科条。......

    释义拼音S
  • 三泪

    证名。中医眼科分泪水为三种之谓。《银海精微》:将泪水概括为三泪:一曰冷泪,二曰热泪,三曰眵泪。一冷泪,不赤不痛,无翳无膜。凡早起迎风有泪,或至秋迎风有泪,其泪自出,病在肝也。二热泪,如糊粘下与上睑皮,有红有肿,眼罔不见日,夜见灯火泪涌出,病在心也。三眵泪...

    释义拼音S
  • 三棱针

    医用针具之一。①眼科手术器械。亦名锋针。长约四寸,钢铁制作,胞睑生疮、椒疮等用以刺刮劆洗。见《眼科菁化录》。②针具名。《古今医统》:“锋针……泻热出血宜此。今之所谓三棱者是也。”即锋针。见该条。......

    释义拼音S
  • 三尸

    养生学术语。又称三虫、三彭、三尸神。谓人体中的三条“虫”,实际为人体内病邪之气的代指。又分上、中、下三尸,各有专名。而上尸好宝物,中尸好五味,下尸好色欲,均与人为祟。故学道养生者当服药辟谷,以灭三尸。《悟真篇》:“杀尽三尸道可期。”......

    释义拼音S
<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