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释义 第905页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TA的作品

  • 热化

    ①病因病理学术语。指寒邪化热入里,寒从热化。②伤寒少阴病有热化之证。《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释义拼音R
  • 热霍乱

    病名。因感受暑热湿浊之邪,郁遏中焦所致之吐泻。见《医学纲目·伤寒部》。又称热气霍乱。《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热至则身热,吐下霍乱。”《霍乱论》:“倘热霍乱因暑邪深入而滞其经隧,显脉细、肢寒之假象者,必有溺赤便臭之真谛。”证见心腹绞痛,上吐下泻,烦闷扰乱...

    释义拼音R
  • 热积

    证名。邪热滞积于里出现的症候,如吐泻、头晕、腹痛、烦躁等。《证治准绳·杂病》:“热积,寒取之。千金硝石丸、醋煮三棱丸、神功助化散、圣散子。”《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症瘕痃癖痞源流》:“热积,伤热成积,或吐或泻,头晕,腹痛,心中烦躁也。宜黄芩、黄连、黄柏、石膏...

    释义拼音R
  • 热积必溃之病

    病名。即漏睛眼。类今之慢性泪囊炎。见《原机启微》。治宜清热、化瘀、软坚。久治不愈,宜手术治疗。...

    释义拼音R
  • 热极生风

    病证名。亦称热盛风动。指温热病的高热期出现壮热、昏迷、筋脉强急、抽搐、甚则角弓反张等症状。多因邪热炽盛,伤及营血,燔灼肝经,使筋脉失其濡养所致。临床多见高热惊厥,神昏谵语,四肢抽搐,目睛上视,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

    释义拼音R
  • 热极生寒

    病证名。系根据自然界阴阳转化的规律,阳热的病证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阴寒的病证。一般由热转寒多因正气耗伤,属病情逆转。如热性病热极伤阴,阴竭而致阳脱,出现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的亡阳证;亦有因热邪深伏出现热深厥深的假寒现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释义拼音R
  • 热剂

    方剂种类之一。用温热药物以祛除阴寒痼冷之剂。参热可制寒条。...

    释义拼音R
  • 热疖

    病名。又称疖;指夏日所生之小脓肿。出《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因感受暑毒之气而成。见疖条。...

    释义拼音R
  • 热结

    病证名。指热邪聚结而出现的病变。如热结于胃肠,则出现腹满实痛、大便燥结、甚则潮热谵语、舌红苔黄、脉沉实等症。若邪热搏结于血分,则出现蓄血证,症见少腹急结或硬满、谵语或发狂、善忘、便溏黑等。《温病条辨》:“热结旁流,非气之不通,不用枳朴,独取芒硝入阴以解热...

    释义拼音R
  • 热结膀胱

    病证名。指膀胱被邪热困扰,出现血热搏结的实证。膀胱为足太阳经之腑,伤寒太阳病不解,化热入里,与血相搏,结于膀胱,症见下腹部硬满、拘急不舒、小便自利、发热而不恶寒、神志如狂等。《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释义拼音R
<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