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TA的作品
-
气海俞
经穴名。出《太平圣惠方》。属足太阳膀胱经。在腰部,当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二腰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和第二腰动、静脉后支。主治腰痛,月经不调,痛经,痔漏下血,下肢瘫痪等。直刺1-1.5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释义拼音Q -
气耗
病证名。内气耗损之证。九气之一。《素问·举痛论》:“劳则气耗。”详九气条。...
释义拼音Q -
气合
经穴别名。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脐中。见该条。...
释义拼音Q -
气喉
解剖学名称。《喉风论》:“……喉通天气,呼吸之道也,俗名气喉。”即喉。详该条。...
释义拼音Q -
气户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布有锁骨上神经及胸前神经的分支和胸肩峰动、静脉分支,上方为锁骨下静脉。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满,吐血,呃逆等。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10...
释义拼音Q -
气化
生理学名词。泛指阴阳之气化生万物。通常表示生理性的气机运行变化。如脏腑的功能、气血的输布、经络的流注等。又专用于概括某些器官的特殊功能,如三焦对体液的调节称“三焦气化”,膀胱的排尿功能称“膀胱气化”。《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气化则能出矣。”....
释义拼音Q -
气化不利
病证名。又称气化无权。指由于阳气不足,不能使体内生化机能畅旺,而致消化、吸收不良,影响气、血、精、液等的化生和体液代谢产物的排除。狭义的常指由阳虚而引起水液代谢机能障碍,致痰饮内停,水湿不化,小便不利等症。其中,实证病多在腑,与膀胱、三焦有关;虚证病多在...
释义拼音Q -
气缓
心气舒缓。九气之一。《素问·举痛论》:“喜则气缓。”详九气、喜气条。...
释义拼音Q -
气黄
病名。三十六黄之一。见《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气黄者,上气心闷,腹胁胀痛,两脚冷疼,睡卧不安,小便淋涩,状似脾黄。”《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气黄,病人初得,先从两脚黄肿,大小便难,心中战悸,面目虚黄,不能食。”治用灸烙法,内服葫芦饮方。......
释义拼音Q -
气会
八会穴之一。《难经·四十五难》:“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所指为膻中穴。膻中位于两乳之间,内部为肺,肺主气,诸气皆属于肺,凡属气分病症,皆可酌情取用。参见八会穴条。......
释义拼音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