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释义 第996页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TA的作品

  • 清热解毒

    清热法之一。适用于瘟疫、温毒及多种热毒病证或疮疡疔毒的治法。症见高热烦扰、口燥咽干、便秘尿黄、或吐衄发斑,或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常用药有黄连、黄芩、黄柏、石膏、连翘、板蓝根、蒲公英等,代表方有普济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

    释义拼音Q
  • 清热解暑

    清热法之一。用清热药结合解暑药治疗外感暑热的方法。症见头痛、身热、有汗、心烦口渴、小便黄赤、苔薄而黄、脉浮数等。常用药如鲜荷叶、扁豆花、青蒿、香薷、金银花、连翘、芦根、黄连等,代表方如黄连香薷饮、新加香薷饮等。......

    释义拼音Q
  • 清热开窍

    治疗学术语。系开窍法之一。又称清心开窍。是治疗温热病神识昏迷的方法。此法多以芳香开窍与清热药同用。适用于温病邪热内陷心包,而致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唇焦齿燥、四肢抽搐,以及小儿热证惊厥等。常用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合清营汤。......

    释义拼音Q
  • 清热利湿

    利湿法之一。治疗下焦湿热的方法。湿热下注,或蕴结下焦,症见小腹胀满、小便浑赤、尿频涩痛、淋沥不畅,甚则癃闭不通,舌苔黄腻,常用方剂如八正散。......

    释义拼音Q
  • 清热止血

    止血法之一。是治疗因血热妄行而出血的方法。如肝胃火盛、气火上冲、迫血上逆而出现的呕血、咯血、衄血诸上部出血。症见血色鲜红、口干咽燥、唇舌绛红、苔黄、脉洪数。常用十灰散、四生丸之类。......

    释义拼音Q
  • 清湿

    寒湿类病邪。《灵枢·百病始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

    释义拼音Q
  • 清暑利湿

    清热法之一。治疗夏季暑湿病的方法。暑多挟湿,故清暑常须利湿。症见身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或呕吐泻泄等,代表方剂如六一散。...

    释义拼音Q
  • 清暑益气

    清热法之一。治疗暑病耗伤津气的方法。如病者高热不通、口渴心烦法汗多、神疲少气、苔黄白而干、脉虚数无力,可用《温热经纬》清暑益气汤。若虚人挟湿而病暑者,则以《脾胃论》清暑益气汤为宜。......

    释义拼音Q
  • 清水

    ①澄彻透明的水。《灵枢·外揣》:“若清水明镜之不失其形也。”②河名。据《水经注》,在今河南省北部。《灵枢·经水》:“足太阳外合清水,内属膀胱。”......

    释义拼音Q
  • 清肃肺气

    治疗肺气上逆的方法。①肺气以肃隆为顺,上逆则为喘咳,故凡喘咳病症,均应降肺利气,使肺气能清肃下降。用药如旋复花、前胡、苏子等。②邪热迫肺,引致肺失清肃而上逆,则出现咳嗽气急、咯黄痰、口干渴、身热不恶寒、舌红苔黄、脉浮数等症。药用桑白皮、鱼腥草、石膏、...

    释义拼音Q
< 992 993 994 995 996 997 998 999 1000 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