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拼音B
拼音B 第83页
-
白针
单纯针刺,不用温针等其他辅助方法。又称冷针。《千金要方》:“但其孔穴与针无忌,即下白针,若温针讫,乃灸之。”...
释义拼音B -
斑蝥灸
药物发泡灸之一。指用斑蝥末敷贴有关穴位使之发泡的方法。使用时,先取胶布一块,中间剪一小孔,贴在有关穴位上,以暴露穴位并保护周围皮肤,将斑蝥粉少许置于孔内,上面再贴一胶布。以局部起泡为度。适用于关节疼痛,黄疸疟疾等。......
释义拼音B -
白轮
解剖名称。见《证治准绳·杂病》。即白睛。详该条。...
释义拼音B -
百合病
病名。以神志恍惚、精神不定为主要表现的情志病。因其治疗以百合为主药,故名百合病。或谓百脉一宗;其病举身皆痛,无复经络传次,而名百合。起于伤寒大病之后,余热未解,或平素情志不遂,而遇外界精神刺激所致。《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百合病者,百脉...
释义拼音B -
白蟒吐舌
推拿手法名。见《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使上肢作前伸动作。常用于漏肩风、肩部扭伤等症。...
释义拼音B -
白霉苔
诊断学名词。舌面生白衣或糜点如饭粒。一般先见于舌根部,逐渐布满舌面,病属危重。多由胃中热极,津液化腐,蒸腾而上所致。可见于温毒、湿温、伏暑等病。急用甘淡养胃之法救治。......
释义拼音B -
白面痧
病名。见《重刻烂喉丹痧辑要》。喉痧有烂喉、白喉之异。其有颜若渥丹,痧不出肌者……;亦有余处皆见,面部独否者,即俗呼为白面痧、白鼻痧也。指丹痧症唯面部或鼻部不发疹者。故名。治宜审证求因,辨证用药。......
释义拼音B -
白翳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翳之色白者称白翳。详翳条。...
释义拼音B -
《白氏外经》
书名。见《汉书艺文志》。已佚。...
释义拼音B -
白苔
诊断学名词。正常的白苔是胃气所生,薄薄平铺于舌的中部和根部,颗粒均匀,干润适中,舌色如常。病理上的白苔主风寒湿邪,主表邪,一般证情尚轻;又根据白苔的干湿厚薄,舌质的红淡以及兼证的不同,而有寒热虚实之分。......
释义拼音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