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拼音C

拼音C 第83页

  • 产门颓

    病名。又名产(疒^颓)、产颓。《女科秘要》:“产物形如帕下垂,俗名呼作产门颓。”指产后子宫不收、阴道壁下垂等病。多因产时用力过度,气虚下陷,而子宫下脱。严重时可致阴道壁下垂及小便淋沥等。治宜补中益气,升提举陷,方用补中益气汤。同时可针子宫、维胞、百会等穴...

    释义拼音C
  • 产门不闭

    病名。出《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三。又名玉门不闭、阴门不闭、产门不合。指产后阴道外口不能闭合。多因平素体弱,产后气血大虚,不能收摄,或产时损及产门所致。气血亏虚者,症见产门不闭,少气懒言,面色苍白,倦怠乏力,自汗等,治宜大补气血,用十全大补汤。若因损伤,产...

    释义拼音C
  • 产门

    女子的阴道外口。又称阴户。《景岳全书·妇人规》:“产门不闭,由阴气大虚,不能收摄。”出《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三。又名儿门。...

    释义拼音C
  • 《产科心法》

    产科著作。二卷。清·汪喆撰。刊于1780年。本书从种子、胎前、临产及产后四方面论述妇女的生理特点和病理规律,并扼要记述了产科常见病的治疗方药。现存20多种清刻本、几种铅印本。......

    释义拼音C
  • 《产科四种》

    产科丛书。即阎纯玺《胎产心法》、钱氏(佚名)《胎产秘要》、《达生编》及《大生要旨》四种产科著作的合刊本。现存上海江东书局三种石印本。......

    释义拼音C
  • 产科

    古代医学分科名。此宋嘉佑五年(公元1060年)医学分为九科时,产科已成为一科,元丰改制后的九科中仍有产科的设置。元代产科中包括妇人杂病,实际上是妇产科。明代十三科中设妇科(其中包括产科内容)。清初十一科中也设妇科,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后取消。参见九...

    释义拼音C
  • 产户不敛

    病名。出《医钞类编》。即产后玉户不敛。详该条。...

    释义拼音C
  • 产后自汗

    证名。出《医宗金鉴·女科心法要诀》。产后2-3天内汗出较多,为正常现象,其后逐渐减少而止。若产后汗出过多,或汗出时间过长而不能自止者,为产后自汗。多因产时或产后失血过多,阴血骤失不能敛阳,阳气外浮,津液随之而泄;或因产时气血耗损,气随血耗,卫外不固,腠理...

    释义拼音C
  • 产后子宫不收

    病证名。出《绛血丹书》。即产后阴下脱。详该条及子宫脱垂条。...

    释义拼音C
  • 产后中暑

    病证名。出《石室秘录》。多见于产后1-3天内。因产时正值盛夏,产后气血未复,盛夏炎热,气温骤升,通风不良,暑邪乘虚侵袭肌体,阴气卒绝,阳气壅盛,经络不通而致高热、神昏,甚则神志不清。若热中于里,则兼见心烦、口渴、大汗面赤,脉洪大,宜清热生津止渴,方用人参...

    释义拼音C
<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