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拼音C > 正文

苍术

释义

「释名」亦名赤术、山精、仙术、山蓟。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

1、面黄食少。用苍术一斤、熟地黄半斤、干姜(炮)五钱至一两(夏天五钱,冬天一两),共研细,加糊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

2、喜吃生米(不思熟食,爱嚼生米,憔悴萎黄,终于不起)。用苍术在淘米水中浸一夜,取出焙干,锉碎成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饭前服,一天服三次,米汤送下。半月左右可愈。

3、腹中虚冷,不能饮食,食亦不化。用苍术二斤、曲一斤,共炒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如怕冷,加干姜三两;腹痛,加当归三两;衰弱,加甘草二两。

4、脾湿水泻(困弱无力,水谷不化,腹痛甚剧)。用苍术二两、白芍药一两、黄芩半两、淡桂二钱,混合后,每取一两煎服。如脉弦,头微痛,则减去芍药,加防水二两。

5、暑天暴泻。用神曲(炒)、苍术(淘米水中浸一夜,焙干),等为分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丸,米汤送下。此方名“曲术丸”。

6、久痢。用苍术二两、川椒一两,共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饭前服,温水送下。此方称“椒术丸”。恶痢久者,加桂。

7、脾湿下血。用苍术二两、地榆一两、分作两份,每份以水二碗,煎成一碗,食前湿服。

8、青盲、雀目。用苍术四两,淘米水浸一夜,切片焙干,研细,每服三钱。另将药末包在猪肝中,扎好,和粟米同煮熟,用以熏眼。临眼前,食肝饮汁。又方:用苍术二两,淘米水浸过,焙干,捣碎为末,每服一钱。另以羊肝一斤,切破,放入药末,扎好,以淘米水煮熟,冷定吃下。

9、两目昏涩。用苍术半斤,淘米水浸七天,去皮切片,焙干,加木贼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茶或酒送下。

10、风牙肿痛。把盐水浸过的苍术烧存性,研档擦牙。

11、脐虫怪病(腹硬如铁,脐中流水,如虫爬行,痒不可忍)。用苍术煎成浓汤洗浴。另以苍术末加麝香少许,水调匀服下。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猜你喜欢

  • 赤箭(天麻)

    「释名」亦名赤箭芝、独摇芝、定风草、离母、合离草、神草、鬼督邮。赤箭以“其茎如箭杆”,赤色而得名。《神农本草经》。 「气味」辛、温、无毒。......

    释义拼音C
  • 长松

    「释名」亦名仙茆。生古松下,根色如荠,味似人参。 「气味」(根)甘、温、无毒。 「主治」 长松一两五钱,熟地黄八钱,生地黄、黄芪(蜜灸)、陈皮各七钱,当归、厚朴、黄各五钱,白芍药(煨)、人参、枳壳各四钱,苍术(米泔制)、半夏(制)、天门冬、麦门冬、砂仁、...

    释义拼音C
  • 出瘄发热

    病证名。指出疹发热。为正气鼓毒外透所致。《瘄略》:“出瘄发热,愈壮愈妙,热壮斯能尽透。但须知此热乃从胃腑中郁蒸而出,断不可误谓表邪,以大开其毛窍。”麻疹在出疹之前,须发热以鼓邪毒外出。待麻疹全透之后,其热势不宜过高,过高则伤津耗液,阻碍皮疹的收没。特别是...

    释义拼音C
  • 错语

    神志清醒而言语错乱。但说后又自知讲错。多属心气虚。...

    释义拼音C
  • 错经妄行

    病证名。岳甫嘉《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篇》:“错经妄行于口鼻者,是火载血上行,气之乱也。”详逆经条。...

    释义拼音C
  • 错经吐衄血崩

    病证名。见何梦瑶《妇科精要》。指因血热而迫经妄行,导致经血或上壅吐衄而出,或下行为血崩之症。若出血过多,热随血泄,则治以补为主;若出血不多而热未减者,仍当以清热凉血,用三黄四物汤或犀角地黄汤加减。......

    释义拼音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