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拼音D

拼音D 第74页

  • 大巨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腋门。属足阳明胃经。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一说“去腹中行当各三寸”(《针灸资生经》)。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及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主治腹痛,腹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疝气,遗精,阳萎...

    释义拼音D
  • 大疽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一。即脑疽。详见该条。...

    释义拼音D
  • 大惊卒恐

    病因名。见《景岳全书·小儿则》。小儿气血未充,神气脆弱,卒遇大惊恐吓,每易损及心、胆之气,恐则气下或气乱,使气血失调,而出现面赤,大便青,多烦,多哭,睡卧惊惕易醒,振动不宁。治宜安神定志,用秘旨安神丸(人参、半夏、酸枣仁、茯神、当归、橘红、赤芍、五味子、...

    释义拼音D
  • 大经隧

    针灸学名称。指脉气流行较大的经脉通络。《灵枢·脉度》:“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气之大经隧也。”...

    释义拼音D
  • 大经

    针灸学名词。①指较大的经脉。《素问·调经论》:“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②指本经的经脉。《灵枢·官针》:“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

    释义拼音D
  • 大筋

    人体结构名。指较粗大的肌腱或韧带。《素问·气府论》:“项中大筋两傍各一”。《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

    释义拼音D
  • 大疥

    病名。疥疮之一种,《诸病源候论·疥候》分疥为:大疥、马疥、水疥、干疥与湿疥等。大疥系指除一般疥所共有的“多生手足,乃至遍体”外,其疥疮有脓汁,焮赤痒痛为特点。似疥之继发化脓性感染。证治详疥疮条。......

    释义拼音D
  • 大结胸

    结胸证之一。其证膈内拒痛,心下痛,按之石硬,甚至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间有如柔痉状。张仲景《伤寒论》治以大陷胸汤、大陷胸丸。......

    释义拼音D
  • 大节

    人体部位名。①指大关节。《灵枢·经脉》:“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②即指、趾的第一节。...

    释义拼音D
  • 大接经法

    配穴法之一。见《卫生宝鉴》。是专治中风偏枯的一种特殊配穴法。有“从阳引阴”、“从阴引阳”二法,皆取十二经井穴。从阳引阴法,从足太阳井穴至阴开始,依次取足少阴涌泉、手厥阴中冲、手少阳关冲、足少阳窍明、足厥阴大敦、手太阴少商、手阳明商阳、足阳明厉兑、足太阴隐...

    释义拼音D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