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大便排出困难或三四天以上不大便者。见《丹溪心法附余·燥门》。简称便秘,亦称大便难、大便不通、大便秘涩。有正虚与邪实之分。《医学正传·秘结论》:“肾主五液,故肾实则津液足而大便滋润,肾虚则津液竭而大便结燥。原其所由,皆房劳过度,饮食失节,或恣饮酒浆,过食辛热,饮食之火起于脾胃,淫欲之火起于命门,以致火盛水亏,津液不生,故传道失常,渐成结燥之证。是故有风燥,有热燥,有阳结,有阴结,有气滞结,又有年高血少,津液枯涸,或因有所脱血,津液暴竭,种种不同。”亦须注意外感、内伤之别。《症因脉治·大便秘结论》:“大便秘结之症,外感门有表未解,太阳阳明之脾约,有半表半里,少阳阳明之大便难,又有正阳阳明之胃实,大便硬。又有表邪传里,系在太阴,七八日不大便。又有少阴病,六七日不大便,厥阴下利,谵语有燥屎者。以分应下、急下、大下、可下。又互发未可下、不可下。俟之,蜜导、胆汁导等法。内伤门则有积热、气秘、血枯各条之不同。”《医宗必读·大便不通》:“症状虽殊,总之津液枯干,一言以蔽之也。分而言之,则有胃实、胃虚、热秘、冷秘、风秘、气秘之分。”“更有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及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结。法当补养气血,使津液生则自通。误用硝黄利药,多致不救,而巴豆、牵牛,其害更速。”便秘有阳结、阴结、实秘、虚秘、气秘、风秘、痰秘、冷秘、热秘、三焦秘、幽门秘(幽门不通)、直肠结、脾约之分。详见各条。
大便秘结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猜你喜欢
-
冬瓜串
病名。上臂痈疽之形若冬瓜状者。出《疡医大全》卷十九。多因湿热毒邪侵及两臂膊间而发痈疽,其形可长二、三寸,红肿高突,漫延无头,疼痛。可用蓖麻子捣烂成膏敷贴肿上。参见外痈等有关条。......
释义拼音D -
《东庄医案》
医案著作。清·吕留良撰。作者集录三十条临症治验笔记。案中夹叙夹议,论述证治,辨析脉义。治法偏于温补,立法处方颇有独到之处。吕氏主张随证论治,师法而不泥方。本书收入《医宗己任编》中。......
释义拼音D -
《东垣十书》
医学丛书名。此丛书收选李杲(东垣)等宋、金、元医家著作十种。刊于1529年。其中《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为李杲所著;其余《脉诀》、《局方发挥》、《格致余论》、《此事难知》、《汤液本草》、《医经溯洄集》、《外科精义》等7种为其他医家的著作...
释义拼音D -
《东医宝鉴》
医学全书。二十三卷。朝鲜·许浚等撰于1611年。作者选摘我国明以前医籍予以分类编纂而成。全书分为内景篇、外形篇、杂病篇、汤液篇、针灸篇五篇,前三篇均详分细目,记述了多种病证的症候、病因和治法等内容。汤液篇则论述本草,针灸篇则介绍针灸法及经络腧穴。本书内容...
释义拼音D -
东医
朝鲜、越南等国对中医的称谓。远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与朝鲜、越南等国进行医学交流。17世纪初,朝鲜尝有《东医宝鉴》之著作。目前,朝鲜及越南等国亦有东医研究机构。......
释义拼音D -
东轩居士
宋代医家。其原名已佚,生平履贯亦欠详,尝着《卫济宝书》一卷,书中对癌瘤论述较详,尤其对乳癌等症之发病,认识较深,除强调其与年龄之关系外,对精神因素亦颇重视,其所用“癌”字之明确用于肿瘤之疾,似为最早。此书现有辑本行世,有多种刻本及影印本。......
释义拼音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