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拼音D > 正文

释义

①病名。出《素问·生气通天论》。丁通疔,因古无疔字。泛指外科化脓性感染之状若钉形者,或预后较重危者。《素问·生气通天论》:“高梁之变,足生大丁。”《疡医准绳》卷二概括其病因证候为:“大抵如豆、如臼、如箔金、如茱萸、如石榴籽,或发疹搔破而青黄赤色汁出,或衣服触着而疼痛而生,或白而肿实,或赤而浮虚,其状不一,……若因剥割疫死牛、马、猪、羊,瞀闷身冷,遍身俱有紫疱,此疔毒也。”历代医学家在命名上十分繁杂,有以疔形命名者,有以疔发部位命名者,有以疔之色泽命名者,有以动物名命名者等等,现列举较为多见者,如:满天星疔、红丝疔、烂疔、麻子疔、石疔、雄疔、雌疔、火疔、暗疔、乌茄疔、水疔、蛇眼疔、蛇头疔、水蛇头疔、蛇节疔、蛇背疔、蛇腹疔、断指疔、蛀节疔、泥鳅疔、鳅肚疔、鱼肚疔、鱼尾疔、鱼脐疔、牛疔、马疔、猪疔、羊疔、狗疔、牛拘疔、牛皮疔、马口疔、羊须疔、羊毛疔、托盘疔、穿板疔、手槽疔、松子疔、盐肤疔、浮沤疔、瓜藤疔、杨梅疔、驴马疔、蜈蚣疔、豆腐疔、水洗疔、刀镰疔、葡萄疔、冷疔、脱骨疔、血疔、卷帘疔、忘汲疔、燕窝疔、骊龙疔、腾虎疔、针脑疔、赤疔、青疔、黄疔、白疔、黑疔、赤面疔、白刃疔、黑靥疔、紫靥疔、黄鼓疔、疫疔、人中疔、承浆疔、印堂疔、迎香疔、合谷疔、手丫疔、火焰疔、手背疔、虎口疔、指疔、螺疔、沿爪疔、中节疔、足底疔、穿心疔、颊疔、颧疔、鼻疔、锁口疔、反唇疔、髭疔、虎须疔、眉疔、对疔、正对口疔、偏对口疔、足面疔以及用数字表示的五疔、十三疔、三十六疔、十指疔等约百余种,详见各该条。

②天干的第四位。常用以纪年、纪日。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猜你喜欢

  • 冬瓜串

    病名。上臂痈疽之形若冬瓜状者。出《疡医大全》卷十九。多因湿热毒邪侵及两臂膊间而发痈疽,其形可长二、三寸,红肿高突,漫延无头,疼痛。可用蓖麻子捣烂成膏敷贴肿上。参见外痈等有关条。......

    释义拼音D
  • 《东庄医案》

    医案著作。清·吕留良撰。作者集录三十条临症治验笔记。案中夹叙夹议,论述证治,辨析脉义。治法偏于温补,立法处方颇有独到之处。吕氏主张随证论治,师法而不泥方。本书收入《医宗己任编》中。......

    释义拼音D
  • 《东垣十书》

    医学丛书名。此丛书收选李杲(东垣)等宋、金、元医家著作十种。刊于1529年。其中《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为李杲所著;其余《脉诀》、《局方发挥》、《格致余论》、《此事难知》、《汤液本草》、《医经溯洄集》、《外科精义》等7种为其他医家的著作...

    释义拼音D
  • 《东医宝鉴》

    医学全书。二十三卷。朝鲜·许浚等撰于1611年。作者选摘我国明以前医籍予以分类编纂而成。全书分为内景篇、外形篇、杂病篇、汤液篇、针灸篇五篇,前三篇均详分细目,记述了多种病证的症候、病因和治法等内容。汤液篇则论述本草,针灸篇则介绍针灸法及经络腧穴。本书内容...

    释义拼音D
  • 东医

    朝鲜、越南等国对中医的称谓。远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与朝鲜、越南等国进行医学交流。17世纪初,朝鲜尝有《东医宝鉴》之著作。目前,朝鲜及越南等国亦有东医研究机构。......

    释义拼音D
  • 东轩居士

    宋代医家。其原名已佚,生平履贯亦欠详,尝着《卫济宝书》一卷,书中对癌瘤论述较详,尤其对乳癌等症之发病,认识较深,除强调其与年龄之关系外,对精神因素亦颇重视,其所用“癌”字之明确用于肿瘤之疾,似为最早。此书现有辑本行世,有多种刻本及影印本。......

    释义拼音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