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 第41页
-
风冷痹
病名。《圣济总录》卷二十:“风冷痹,论曰痹虽异状,此皆本于三气。寒气多者,谓之冷痹。其证令人脚膝酸疼,行履艰难,四肢XX麻,身体具痛,甚则有一身不随者。”证见身体不随,四肢XX麻,不觉痛痒,不能言语者,宜防风汤等方。......
释义拼音F -
风泪
病证名。《银海精微》:“不赤不疼泪出,是谓之风泪。”本病多由肝肾不足或肝经郁热所致。参见迎风流泪条。...
释义拼音F -
《风痨臌膈四大证治》
医书名。不分卷。清·姜天叙撰。刊于1796年。本书重点论述中风、虚劳、水肿、臌胀、呕吐及噎膈反胃诸病症。并对霍乱、关格等杂病作了简略的介绍。解放后有排印本。......
释义拼音F -
风劳
病名。虚劳病复受风邪者。见《太平圣惠方·治风劳诸方》:“劳伤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肤腠疏泄,风邪易侵,或游易皮肤,或沉滞脏腑,随其所感,而众病生焉。”若体虚食少、羸瘦、筋脉不利、手足多疼者,用防风散等方。气血不足,脏腑虚伤,肢节烦疼,腰膝无力,形体羸...
释义拼音F -
风廓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属用自然界之物质现象命名的廓名。见《银海精微》。又名巽廓、巽风廓、养化廓。①《审视瑶函》:以(气)轮上血脉丝络为凭,“巽位东南,络通中焦之腑,脏配心胞”。......
释义拼音F -
风咳
病名。十咳之一。风邪乘肺所致的咳嗽。《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候》:“风咳,语因咳言不得竟是也。”又肺风、劳风咳亦属风咳。参见咳嗽条。...
释义拼音F -
风科
古代医学分科名。风科之设立始于宋代。北宋嘉佑五年(公元1060年)宋太医局将医学分为九科,风科是其中之一,为次于大方脉的科目。科有学生30人。宋、元均设有风科。风科专治各种风病。实际上是大方脉(内科)的一个分支内容。宋元时期,医家特别强调风邪在致病因素中...
释义拼音F -
风厥
厥证之一。肝气化风所致厥证。《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王冰注:“夫肝气为风,肾气凌逆,既风又厥,故名风厥。”《素问·评热病论》:“汗出而身热者风也,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风厥。”治宜加减续风汤、人参汤、地...
释义拼音F -
风疽
病名。指下肢血脉挛曲发疮难愈之溃疡。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多因湿热阻滞肌肤,或留于经络血脉而发。该证多发于下肢,尤以胫部为常见。证见患部血脉挛曲痛痒,搔之多溃烂而流黄水,甚则赤热焮肿,缠绵难愈。继发感染则多并发全身寒热,或兼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治宜消热...
释义拼音F -
风痉
病名。①风伤太阳经脉,复受寒湿所致的痉症。出《灵枢·热病》。《圣济总录》卷八载风痉证候,“其状口噤不开,腰背强直如发痫。盖风邪内薄于经,则荣卫凝泣,筋脉紧急,故令口噤不开,卒然倒仆,不知所以。凡发极则复苏,苏则复作。”治以祛风为主,参以熄风,用续命汤、...
释义拼音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