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拼音F > 正文

粉锡

释义

「释名」即铅粉,又有解锡、铅华、定粉、瓦粉、光粉、水粉、白粉、官粉、胡粉等名。旧日妇女用来擦脸。古人称铅为黑。

「气味」辛、寒、无毒。

「主治」

1、劳复与食复(按:大病初愈,尚未恢复,便有性交,引起发烧、便赤、卵肿或缩入等症状,叫做“劳复”。因贪食而旧病复发,叫做“食复”)。用粉锡少许,水冲服。

2、小儿脾泄不止。用红枣二十个,去核,将粉锡填入,在瓦上烘干,去枣留粉,再研细。每服三分,米汤送下。

3、赤白痢。用粉锡一两,调鸡蛋清,和灸烘焦,研细。每次用冷水冲服一钱。

4、小儿疳痢(按:由疳疾引起,时痢时止。痢时,红白兼有,全身黄瘦)。用粉锡先蒸后熬,等变色时,每服半钱,米汤送下。

5、小儿腹胀。用盐熬粉锡,等变色后,即取以摩擦腹部。

6、小儿肚皮变青,极为危险。用上法可治好。

7、小儿夜啼不止。用粉锡如三粒豆子那样大的量,水冲服。一天服三次。

8、身热多汗。用粉锡半斤、雷丸四两,共研细,当作扑粉扑身。

9、绦虫蛔虫。用少量粉锡,炒后放在肉汤里空心服下,大效。

10、鼻血不止。用醋炒粉锡,服一钱,即见效。

11、齿缝出血。用粉锡半两、麝香半钱,卧时擦牙。

12、跌打瘀血。用粉锡一钱,和水冲服。虽脸青、气短、欲死者亦有效。

13、跌打断骨。用粉锡、硼砂等分,研细。每服一钱,苏木汤送下。宜多饮苏木汤。

14、面皮抓伤。用香油调粉锡搽患处。

15、打伤后肿痛成疮。用粉锡一两、生赤石脂一钱、水银一分,拌麻油,调成膏,摊在油纸上贴佃处。脱肉的地方,可有膏填满,再包扎好。

16、黄水脓疮。用粉锡煅黄三钱,加松香三钱、黄丹一钱、细矾二钱,共研为末。倒入香油二两,熬成膏子涂搽。

17、口角生疮。用炒粉锡一分、黄连半两,共研为末,搽患处。

18、翻花恶疮(按:疮内有米粒状小颗,破则出血),翻出于外,故称翻花)。用粉锡一两、胭脂一两,共研为末。在盐水洗净患处后,即将药搽上。一天搽五次。

19、蜂巢疮。用粉锡、朱砂等分,研细,调蜜搽疮上。

20、汤火伤。用羊子骨髓调粉锡涂搽。

22、蠼螋尿疮(按:此疮初起如粟,渐大如豆,后成浆泡,恶汗流出,疼痛难忍,同时有轻度发热和全身不适等症状。陈藏器还说:这种疮能绕腰生长。看来很可能是“带状泡疹”)。用醋调粉锡涂搽。

23、诸蛇咬伤。用粉锡和大蒜捣如泥,涂伤口。

24、目翳。用粉锡点翳上,有效。

25、口干无津。用公猪胆五个,酒煮,到胆囊破烂时,加粉锡一两,研匀,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一丸,咽汁吞下。

26、腹中鳖症(按:此病是腹中有硬块,或肿起外突,如鳖伏身)。用黍米淋汁冲粉锡湿服,大效。

27、背疮、背痛。用粉锡二两、麻油三两,慢火熬,同时用柳枝急搅。到滴汗成珠时,加白胶末少许,放入水盆中浸两日,取出摊油纸上贴患处。此方名“神应膏”。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猜你喜欢

  • 翻白草

    「释名」鸡腿根、天藕。 「气味」(根)甘、微苦、平、无毒。 「主治」 1、崩中下血。用鸡腿根一两,捣碎,加酒二碗煎成一碗服。2、吐血。用翻白草五、七根,切细,加水二杯煎成一杯,空心服。......

    释义拼音F
  • 蜚虻

    「释名」虻虫 「气味」苦、微寒、有毒。 「主治」 1、蛇螫血出。取虻虫初食牛马血腹满者二十个,烧过,研为末,开水送服。 2、因病去胎。用虻虫十个,炙过,研为末,酒送服,胎即下。......

    释义拼音F
  • 蜚蠊

    「释名」石姜、负盘、滑虫、茶婆虫、香娘子。 「气味」咸、寒、有毒。 「主治」瘀血,症坚,寒热,下气,利血脉。...

    释义拼音F
  • 蜂蜜

    「释名」蜂糖。生岩石者名石蜜、石饴、岩蜜。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 1、大便不通。用蜜二合,微为煎至饴糖状,乘热做成挺,长一寸们一端尖细。待冷变硬后,寒入肛门中,不久即可通便。......

    释义拼音F
  • 伏翼

    「释名」蝙蝠、天鼠、仙鼠、飞鼠、夜燕。 「气味」伏翼:咸、平、无毒。天鼠屎(亦名鼠法、石肝、夜明砂、黑砂星):辛、寒、无毒。 「主治」 伏翼:......

    释义拼音F
  • 凫[fú]

    「释名」野鸭、野鹜、施、沉凫。 「气味」(肉)甘、凉、无毒。 「主治」补中益气,平胃消食。身上有小热疮年久不愈者,多食野鸭可以治好。...

    释义拼音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