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夏季因汗出不畅所生的一种皮肤病。见《中医临证备要》。即痱疮。详见该条。
痱子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猜你喜欢
-
茯苓
「释名」茯灵、茯兔、松腴、不死面,抱根者名茯神。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 1、心神不定,恍惚健忘。用茯苓二两(去皮)、沉香半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饭后服,人参汤送下。......
释义拼音F -
肥筇荚
「气味」(荚)辛、温、微毒。 「主治」 1、肠风下血。用独子肥皂(烧存性)一片,研为末,加糊调成丸子,陈米汤送下。 2、下痢噤口。用肥皂荚一枚,以盐填实,烧存性,研为末。取少许放入白米稀饭内吃下,有效。......
释义拼音F -
枫香脂
「释名」白胶香。 「气味」辛、苦、平、无毒。 「主治」 1、吐血、鼻血。用白胶香、蛤粉,等分为末,姜汁调服。 2、吐血、咯血。用白胶香、铜青各一钱,研为末,放入干柿内,纸包煨熟吃下。又方:用白胶香(切片,炙黄)一两、新棉一两,烧灰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释义拼音F -
防己
「释名」解离、石解。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 1、皮肤水肿(水气在皮肤中,按之下陷,但不怕风)。用防己、黄芪、桂枝各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三两,混合后,每取一两,加水一升,煎成半升服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防己茯苓汤”。......
释义拼音F -
番木鳖
「释名」马钱子、苦实把豆、火失刻把都。 「气味」(仁)苦、寒、无毒。 「主治」伤寒热病,咽喉痹痛,消痞块(口含咽汁或磨水噙咽)。...
释义拼音F -
覆盆子
「释名」奎、西国草、毕楞伽、大麦莓、插田包、乌包子。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益肾脏,治阳痿,缩小便,补肚明目(叶亦有明目作用)......
释义拼音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