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拼音G > 正文

栝[guā]楼

释义

「释名」果裸、瓜蒌、天瓜、黄瓜、地楼、泽姑,根名白药、天花粉、瑞雪。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

1、痰咳不止。用栝楼仁一两、文蛤七分,共研为末,以浓姜汁调成丸子,如弹子大,噙口中咽汁。又方:熟栝楼十个、明矾二两,共捣成饼,阴干,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姜汤送下。

2、干咳。用熟栝楼捣烂,加蜜等分,再加白矾一钱,共熬成膏,随时口含回汁。

3、痰喘气急。用栝楼二个、明矾如枣大一块,同烧存性,研细,以熟萝卜蘸食。药尽病除。

4、肺痿咳血。用栝楼五十个(连瓤瓦焙)、乌梅肉五十个(焙过)、杏仁(去皮尖,炒)二十一个,共研为末;另将猪肺一片切薄,掺末一小撮入内,炙熟,冷嚼回下。一天二次。

5、妇女夜热(痰嗽,月经不调,形瘦)。用栝楼仁一两,青黛、香附(童便浸,晒)各一两五钱,共研为末,加蜜调匀,口中噙化。

6、黄疸。用青栝楼焙过,研为末。每取一钱,加水半碗,煎至七成,临睡时服,五更有黄物泻下,即为见效。此方名为“逐黄散”。

7、小便不通,腹胀。用栝楼焙过,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送下。服至病愈为止。

8、吐血。泥封栝楼,煅存性,研为末。每服三钱,糯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8、屙血。用栝楼一个,烧灰,加赤小豆半两,共为末。每服一钱,空心服,酒送下。

10、咽喉肿痛,不能发声。用栝楼皮、白僵蚕(炒)、甘草(炒)各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三钱半,姜汤送下。一天服二次。或以棉裹半钱含咽亦可。此方名“发声散”。

11、诸痈发背。用栝楼捣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

12、风疮疥癣。用生栝楼一、二个,打碎、酒泡一日夜,取酒热饮。

13消渴。取大栝楼根(天花粉),去皮,切细,水泡五天,每天换水。五天后取出捣碎,过滤,澄粉,晒干。每服一匙,水化下。一天服三次。亦可将药加入粥中及乳酪中吃下。又方:用栝楼根切薄,炙过,取五两加水五升煮至四升,随意饮服。

14、小儿热病。用栝楼根末半钱,乳汁调服半钱。

15、天泡湿疮。用天花粉、滑石,等分为末,水调搽涂。

16、折伤肿痛。用栝楼根捣烂涂患处,厚布包住,热除,痛即止。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相关词条

  • 钩吻

    「释名」野葛、毒根、胡蔓草、断肠草、黄藤、火把花。 「气味」辛、温、大有毒。 「主治」脚膝痹痛,四肢拘挛,恶疮疥虫,咳逆上气,喉痹咽塞。......

    释义拼音G
  • 鬼臼

    「释名」九说、天说、鬼药、解毒、爵犀、马目毒公、害母草、羞天花、术律草、枸田草、独脚莲、独荷草、山荷叶、旱荷、八角盘、唐婆镜。 「气味」(根)辛、温、有毒。......

    释义拼音G
  • 甘遂

    「释名」白泽、主田、鬼丑、陵泽、甘泽、重泽、苦泽。 「气味」(根)苦、寒、有毒。 「主治」 1、水肿腹满。用甘遂(炒)二钱二分、牵牛一两半,共研为末,煎为水剂,随时服用。......

    释义拼音G
  • 谷精草

    「释名」戴星草、文星草、流星草。 「气味」(花)辛、温、无毒。 「主治」 1、脑痛、眉痛。用谷精草二钱、地在三钱、乳香一钱,共研为末。每用半钱,烧烟筒中,熏鼻。......

    释义拼音G
  • 甘蓝

    「释名」蓝菜。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利关节,明耳目,久服益肾,其叶使人不思睡,其子使人多睡。...

    释义拼音G
  • 甘蕉

    「释名」亦名芭蕉、夭苴、芭苴。 「气味」甘、大寒、无毒。 「主治」 1、一切肿毒。用芭蕉根捣烂涂患处。 2、流动性红色风疹。治方同上。 3、风火牙痛及虫牙痛。用芭蕉根取汁一碗,煎热含漱。......

    释义拼音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