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医家。字子才,号云林、悟真子。金溪(今属江西)人。父龚倍,曾任太医院医官。自幼承庭训,随父习医。尝谓:良医济世,功同良相。故勤研《内经》、《难经》及金元诸家学说,久之贯通医理,遂以医鸣。临证遵古而不拘泥,治多奇中,因愈鲁藩元妃之疾,入御医院任太医。著述甚富,着有《济世全书》八卷、《寿世保元》十卷(1615年)、《万病回春》八卷(1587年)、《小儿推拿秘旨》三卷(1604年)、《药性歌括四百味》、《药性歌》、《种杏仙方》四卷(1581年)、《鲁府禁方》四卷(1594年)、《医学入门万病衡要》六卷(1655年)、《复明眼方外科神验全书》六卷(1591年)、《云林神彀》四卷(1591年)等。并为其父续编成《古今医鉴》。另著《痘疹辨疑全幼录》、《秘授眼科百效全书》、《云林医圣普渡慈航》、《医学准绳》等,皆佚。子守国、守宁、侄懋官、门人吴济民,得其传,亦以医名。
龚廷贤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猜你喜欢
-
骨髓
①藏于骨腔中的髓质。《素问·平人气象论》:“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 ②指病在骨髓,喻疾病部位较深。《灵枢·寒热病》:“络脉治皮肤,……经脉治骨髓、五脏。”......
释义拼音G -
骨酸
证名。骨节酸楚。出《灵枢·本神》。由肾虚精伤所致,兼见腰膝软弱而冷,属虚证;因风湿或浊毒乘袭所致者,为实证。见于痿、痹、虚劳等病。参见该条。......
释义拼音G -
骨蚀
病名。痈疽内陷而侵蚀于骨之病证。出《灵枢·刺节真邪》。有:“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着,寒胜其热,则骨疼内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内伤骨为骨蚀。”该病因久患疮疡,毒邪内着而骨被腐蚀破坏者,甚而有脓。相当于骨骺炎或骨髓炎。证治可...
释义拼音G -
骨声
骨折断端摩擦时发出的声音。骨折诊断方法之一。见《伤科补要》卷二。书中有:“骨若全断,动则辘辘有声。若骨损未断,动则无声。若有零星败骨在内,动则淅淅有声。”由于此法容易引起新的损伤,故现多弃之不用,或更引以为戒。......
释义拼音G -
骨热疳痨
病证名。出《颅囟经》。指小儿疳疾日久,肌肉消瘦,两脚纤细,无力行走,而伴有潮热。由疳热伤阴,骨髓被灼所致。治宜清热消疳,用青蒿鳖甲汤。......
释义拼音G -
骨瘘疽
病名。见《外科图说》卷三。书中有:“此证生于手阳明之间,初起如粟,渐长如赤豆,其痛不可忍,渐长大如杨梅之状,血不出,亦不生脓,毒从经络流于骨,有此疾者,宜当谨防。”或相当于骨结核之先期证候。......
释义拼音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