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拼音H

拼音H 第20页

  • 会维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地仓。参见该条。...

    释义拼音H
  • 会气

    会,八会;气,气穴。八会的穴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气会闭而不通。”...

    释义拼音H
  • 会骨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冲阳。参见该条。...

    释义拼音H
  • 会额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脑户。参见该条。...

    释义拼音H
  • 腧穴。《灵枢·小针解》:“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指穴位为经络气血会聚之处。见腧穴条。...

    释义拼音H
  • 《汇刊经验方》

    医方丛书。清·毛世洪等辑。由书商汇刻刊行。又有《汇刻经验良方》、《经验良方汇编》等名。主要包括《便易经验集》、《续刊经验集》、《叶氏(天士)经验方》、《张卿子经验方》、《几希录附方》、《敬信录经验方》、《良方拣要》、《济世养生集》等多种以验方为主的著作。...

    释义拼音H
  • 懊悔,悔恨。过度懊悔,则属于病态心理。《灵枢·本脏》:“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释义拼音H
  • 蛔厥

    病证名,厥证之一。即蚘厥。临床以蛔虫病吐蛔、四肢逆冷作厥的主证。《医林绳墨·厥》:“有蛔厥者,胃中虚冷,蛔水能养,妄行于上,致令上吐,蛔虫多出,心气虚惊,彷惶不宁,致使手足冰冷而作厥也,故曰蛔厥。治宜安蛔暖胃,如二陈汤加吴萸、干姜、白术、黄连、乌梅之类。...

    释义拼音H
  • 蛔疳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因生蛔虫日久而成的疳疾。患儿多形体羸瘦,精神不安,腹中作痛,皱眉多啼,呕吐清水,夜间磨牙,容易饥饿,并嗜食异物。治宜驱蛔补脾,不宜滥施攻伐。可用理中安蛔汤,继用化虫丸及肥儿丸调治。如有虫自口鼻出可用乌梅丸煎服。......

    释义拼音H
  • 蛔虫痧

    病证名。见《痧胀玉衡》。指蛔虫病患儿感染痧毒而致蛔结之证。小儿素患蛔虫病,因痧毒内犯,致蛔死而与肠中糟粕相结,引起腹中大痛,大便不通。宜用三棱针刺腿弯、臂弯痧筋上,流出紫黑毒血;另有大黄芒硝煎汤稍冷服之,下其死蛔与宿粪,其痛自止。......

    释义拼音H
<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