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拼音H > 正文

寒疝

释义

病名。见《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①指一种剧烈之腹痛,由内脏虚寒,复感寒邪(或风寒)而发病。《素问·长刺节论》:“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诸病源候论》卷二:“寒疝者,阳气积于内,则卫气不行,卫气不行则寒气盛也。故令恶寒、不欲食,手足厥冷,绕脐痛,自汗出,遇寒即发,故云寒疝也。”治以温经散寒为大法,兼以活络通下。用大乌头汤、乌头桂枝汤、大黄附子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方治疗;亦可以玄胡索,胡椒、小茴香等分为末,酒调服。

②指阴囊硬结、肿痛。由寒邪袭于厥阴经所致。《儒门事亲》卷二:“寒疝,其状囊冷,结硬如石,阴茎不举,或控睾丸而痛。得于坐卧湿地,或寒月涉水,或冒雨雪,或卧坐砖石,或风冷处使内过劳。宜以温剂下之。”如寒气不盛者,用荔香散、暖肝煎、温经汤、神应丁香楝实丸等方;寒邪盛,用医林四神丸、胡芦巴丸、沉香桂附丸等方、《百一选方》十补丸等。

③七疝之总称。《医学纲目》卷三:“疝图虽七,然寒疝即疝之总名。”参见疝、阴疝条。

④指厥疝。参见该条。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相关词条

  • 黄矾

    「气味」酸涩、咸、有毒。 「主治」 1、耳。用黄矾二两烧枯,取二钱,棉裹成球,塞耳内。 2、身上瘢痕。用黄矾(烧令汁尽)、胡粉(炒黄)各八分,研细,加猪油,共捣成泥。先以粗布擦瘢,感到疼痛时,把药涂上,涂药五次以后,再用老鹰粪、燕窠草烧祳灰等分,加人乳调...

    释义拼音H
  • 花乳石

    「释名」亦名花蕊石。 「气味」酸涩、平、无毒。 「主治」 1、五内崩损,大出血。用花乳石,煅过,研细。饭后,以童便一小杯煎温调服二钱,病重者可至五钱。血止后,宜服独参汤补身体。此方名......

    释义拼音H
  • 滑石

    「释名」亦名画石、液石、石、脱石、冷石、番石、共石。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 1、烦热多渴。用滑石二两,捣碎,加水三大碗,共煎成三碗。支渣留水,和米煮粥吃。......

    释义拼音H
  • 胡瓜

    「释名」黄瓜 「气味」甘、寒、有小毒。 「主治」 1、水病肚胀,四肢浮肿。用胡瓜一个,破开,连了以醋煮一半至烂,空心服,一次吃完。不久即可把水排出。......

    释义拼音H
  • 壶卢

    「释名」瓠瓜、匏瓜。 「气味」(壶瓠)甘、平、滑、无毒。 「主治」除烦,治心热,利小肠,润心肺,疗心淋,消黄肿。...

    释义拼音H
  • 茴香

    「释名」茴香、八角珠。 「气味」(子)辛、平、无毒。 「主治」 1、大小便闭,鼓胀气促。用八角茴香七个、大麻半两,共研为末,加生葱白三至七根,同研煎汤,调五苓散末服下。一天服一次。......

    释义拼音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