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拼音H > 正文

寒湿霍乱

释义

病名。见《霍乱论·病情篇》。病由脾胃、中阳虚、寒湿内盛所致;亦可因炎暑贪凉,过食生冷致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此病除中满、吐下外,亦可吐利清水,或吐如米泔水,臭秽不甚,口和不渴,四肢多见逆冷。在临床上又可分为寒偏胜或热偏盛。以辛温散寒或芳香宣化为大法。轻证用藿香正气散,或平胃散加藿香、木香、生姜、半夏等味。湿盛而四肢重着,骨节烦疼者,胃苓汤加木香、藿香、大腹皮等;情志郁结,寒食停滞者,七香饮;头疼恶寒无汗,以香薷饮先散其表,后用大顺散等方调其里;腹痛喜热按,泻物不臭,阳虚脉弱者,用来复丹;吐泻不止,元气耗散,或水粒不入,或渴喜冷饮而饮之不多;或恶寒战栗,四肢逆冷;或烦躁发热,揭去衣被,但如泻物不臭,则系内虚阴盛格阳,宜理中汤,甚者以四逆汤加食盐少许;更有暴泻如水,肢厥冷汗,脉弱不能言,宜急用浆水散,冷服更宜,参见霍乱诸条。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猜你喜欢

  • 回气

    经外穴别名。即回气。参见该条。...

    释义拼音H
  • 《回澜社医书四种》

    医学丛书。汪绍达辑。刊于1929年。包括《叶天士家传秘诀》、《慎疾刍言》、《李翁医记》及(日)今村亮《医事启源》四种。现存1929年上海回澜社影印本。......

    释义拼音H
  • 回发五处

    经外穴名。《千金要方》卷十四引徐嗣伯灸治风眩:“灸法,以绳横度口至两边,既得口度之寸数,便以其绳一头更度鼻,尽其两边两孔间,得鼻度之寸数,中屈之,取半;合于口之全度,中屈之;先觅头上回发,当回发灸之。以度度四边左右前后,当绳端而灸。前以面为正。”即以头顶...

    释义拼音H
  • 《洄溪医案》

    医案著作。清·徐大椿撰。初未刻印,1855年由王士雄根据抄本编辑并加按语刊行。所收医案以内科杂证为主,治法灵活多变,随证而施,并有不少独到的临床见解,对读者颇多启发。现存多种清刻本。......

    释义拼音H
  • 《洄溪脉学》

    脉学著作。一卷。原题清·徐灵胎撰。本书阐析脉位、审象、因形气以定诊等总论内容,分述大、小、清浊诸脉,冲阳、太溪脉、真脉、孕脉、五脏脉,新病久病、高、章、纲、煠卑、损、太素脉等。内容较之传统脉学有一些差异,又非系统之作,但论述简要,颇能发挥己见。后编入《徐...

    释义拼音H
  • 回阳救逆

    治疗学术语,系温法之一。回阳,挽回阳气;救逆,救治厥逆。多用于阳气将脱的危急证。症见汗出不止,呕吐泻利,四肢厥冷,身体疼痛,脉微欲绝等,急用四逆汤或参附汤之类温经散寒,回阳救逆。......

    释义拼音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