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拼音J

拼音J 第124页

  • 夹缚

    正骨固定方法名。出《理伤续断方》:“凡夹缚,用杉木皮数片,周回夹紧缚,留开皆一缝,夹缚必三度,缚必要紧。”该法多适用于四肢骨折整复后之固定。......

    释义拼音J
  • 夹持押手法

    针刺押手法之一。以一手持针柄,另一手拇、食二指夹持针身下部,露出针尖少许,协同用力将针刺入穴位的押手方法。适于长针进针。...

    释义拼音J
  • 夹持进针

    进针法之一。其法:①手指消毒后,左手拇、食指夹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对准穴位,右手捏持针柄,两手同时配合用力,将针快速刺入穴位。②左手拇、食指用消毒棉球夹持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其余操作同①。适用于长针直刺。......

    释义拼音J
  • 古代中医眼科手术器械名称。见《目科正宗》。多用老竹制成。用以治疗睑废、倒睫拳毛等。...

    释义拼音J
  • 冀致君

    元代医家。履贯欠详,尝撰《校附产育宝庆集》,该书为宋李师圣《产育宝庆集》之增补而成。...

    释义拼音J
  • 悸心痛

    病证名。心痛(此处实指胃脘部)兼悸者。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因病久气血虚损,心脾失养所致。《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岐骨陷处痛,名心痛。”“悸而痛,名悸心痛。”治用辰砂妙香散、加味四七汤、归脾汤等方。参见九种心痛、心痛条。......

    释义拼音J
  • 证名。出《灵枢·癫狂》。①跳动不宁之证。心跳不宁称心悸,脐下搏动称脐下悸。《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

    释义拼音J
  • 《继志堂医案》

    医案著作。二卷。清·曹仁伯约撰于19世纪中期。本书是作者平生医疗实践的系统总结。治案分门辑录,以内科杂证居多,善于剖析病情,阐述医理,推论病原,审病较细致。能使读者体会到曹氏辨证施治特点和学术思想。曹氏治疗湿热夹阴虚等复杂病证颇有心得,处方灵变周密,切于...

    释义拼音J
  • 继病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又名交乳、交奶、鬾病、被鬾、中鬾。由“鬾乳”或乳食停滞所致的营养不良性疾病。《古今医统大全》:“怀孕乳儿,致令黄瘦,腹大脚软,名曰鬾病。”《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其候精神不爽,身体痿痹,骨软发落。”治宜先用保和汤消乳积,再用...

    释义拼音J
  • 《济婴撮要》

    儿科著作。十七卷。清·吴灿撰。刊于1796年。本书系作者搜集多种儿科著作撮其精要而成。书中对小儿病的诊治、推拿法及辨证治疗等作了概括的归纳整理。现存多种清刻本。......

    释义拼音J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