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拼音J

拼音J 第79页

  • 金门

    ①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关梁。属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之郄穴。在足外侧,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足底外侧神经及足底外侧动、静脉。主治头痛,眩晕,癫痫,腰膝痛,外踝痛,下肢痹痛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

    释义拼音J
  • 金瑬珂

    明代医家。字润寰。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有“神童”之誉,及长,遵母命业医。殚心于《内经》诸医典,读书万卷。善能去芜存精,尝云古之名医,其名即曰“和缓(医和、医缓)”,临证何用忙乱?故其虽临险证,亦多从容救治。诊治鳏寡孤独,咸不取值,且资助之。着有《明医...

    释义拼音J
  • 金理

    清代医家。字天和,号水一。上海(今属上海)人。能诗。精医,尤长幼科。着《医原图说》二卷(1758)。弟子乔世杰,得其传。...

    释义拼音J
  • 金劳黄

    病名。见《儒门事亲》卷六。即脾疸。详该条。...

    释义拼音J
  • 《金兰循经》

    针灸著作。一卷。一名《金兰循经取穴图解》。元·忽公泰着,其子光济诠次。刊于1303年。据《针灸聚英》称:此书“首绘脏腑前后二图,中述手足三阴三阳走属,继取十四经络流注,各为注释,列图于后”。原书已佚。......

    释义拼音J
  • 金癞

    病名。癞症之一种。《诸病源候论》卷二:“金癞者,是天所为也,负功德崇,初得眉落,三年食鼻柱崩倒叵治,良医能愈。”其证初起周身白斑如癣,眉睫脱落,日久鼻柱崩倒,目反唇裂。似麻风病,证治参见疠风条。......

    释义拼音J
  •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金匮著作。六卷。《聿修堂医学丛书》之一。日本·丹波元简撰于1806年。作者采辑徐彬、程林、沈明宗、魏荔彤及《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等《金匮要略》注本,结合个人心得,发扬其考据学的功力,逐条阐析仲景原文,考核校订比较精详。方解部分,除选注诠释外,并参考...

    释义拼音J
  • 《金匮玉函经二注》

    金匮著作。二十二卷。清·周扬俊撰于1687年。周氏于《金匮要略》历代注家中推崇赵以德《金匮方论衍义》,遂以此书为蓝本而为之补注,故曰“二注”。补注部分多采喻嘉言学说加以融会,并有所发挥。但周氏认为“事不师古,其法不立;师古而不师圣人,其理不精”。反映了一...

    释义拼音J
  • 《金匮玉函经》

    金匮著作。八卷。系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的古传本之一。1066年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与宋本《伤寒论》同时刊行。共内容与宋本基本相同,但体例编次不同。其中卷一为证治总例;卷二-四为痓、湿、暍、辨脉、六经病、厥利、呕哕、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等病证...

    释义拼音J
  • 《金匮翼》

    内科专着。八卷。清·尤在泾撰。刊于1768年。作者曾注释《金匮要略》,书名《金匮心典》。为了补充该书之不足,又撰集本书以为辅翼。书中参考历代方书并内科著作,参以个人心得和经验,阐述内科杂病48门。每门首列统论,概括该门病证的大致规律和治则。其次分述各种疾...

    释义拼音J
<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