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宝鼎香。
「气味」(根)辛、苦、大寒、无毒(一说性热)。
「主治」
1、心痛难忍。用姜黄一两、桂三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醋汤送下。
2、胎寒腹痛(婴儿啼哭吐乳,大便色青,状如惊风,出冷汗)。用姜黄一钱,没药、没香、乳香各二钱,共研为末,加蜜调成丸了,如芡子大。每服一丸,钩藤煎汤化下。
3、产后血痛(腹内有血块)。用姜黄、桂心,等分为末,酒冲服一匙,血下尽后即愈。
4、疮癣初发。用姜黄研末擦上,甚效。
释义
「释名」宝鼎香。
「气味」(根)辛、苦、大寒、无毒(一说性热)。
「主治」
1、心痛难忍。用姜黄一两、桂三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醋汤送下。
2、胎寒腹痛(婴儿啼哭吐乳,大便色青,状如惊风,出冷汗)。用姜黄一钱,没药、没香、乳香各二钱,共研为末,加蜜调成丸了,如芡子大。每服一丸,钩藤煎汤化下。
3、产后血痛(腹内有血块)。用姜黄、桂心,等分为末,酒冲服一匙,血下尽后即愈。
4、疮癣初发。用姜黄研末擦上,甚效。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相关词条
「释名」(根)微苦、平、无毒。 「气味」苦、微温、无毒。 「主治」山岚、瘴毒、疮毒及其他中毒。用锦地罗根研细,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释名」亦名“獐耳细辛”。 「气味」(根)苦、平、有毒(入口使人吐血)。 「主治」各种恶疮、疥痂、瘘蚀、皮肤虫痒等。用及已煎汁浸洗。...
「释名」亦名白药、梗草、荠。 「气味」(根)辛、微温、有小毒。李时珍认为:“当以苦、辛、平为”。 「主治」 1、胸满不痛。用桔梗、枳壳等分。煎水二杯,成一杯,温服。......
针灸学著作。二册。不分卷。明·翟良撰。刊于1628年。本书联系脏腑的属性、生理特点对十四经脉的循行、属络、经穴部位和主病等予以论述。并附脏腑经脉图及歌诀、手足经起止图、内景图和奇经八脉论等。现有清刻本。......
针灸著作。一卷。清·汪昂撰。刊于1694年。本书系将《灵枢·经脉》十二经循行与主病部分以及奇经八脉的循行与主病编成的七言歌诀,以便初学诵读。本书多与汪昂《汤头歌诀》合刊,现有清刻本等。......
沿经络循行路线出现的一些特殊感觉传导,或循经出现的各种皮肤反应。又称经络现象、经络敏感现象或针灸感应现象。这种现象在某些人身上可因针刺、艾灸、通电、按压等刺激穴位或在气功练功的过程中产生。经络感传的性质,因刺激原和个体之不同而有所不同。如针刺多感酸、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