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拼音J > 正文

蒺藜

释义

「释名」名茨、旁通、屈人、止行、休羽、升推。

「气味」(子)苦、温、无毒。(白蒺藜:甘、温、无毒)。

「主治」

1、腰脊痛。用蒺藜子捣成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胡豆大,每服二丸,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2、通身浮肿。有杜蒺藜每日煎汤洗。

3、大便风秘。用蒺藜子(炒)一两、猪牙皂荚(去皮、酥炙)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盐茶汤送下。

4、月经不通。有杜蒺藜、当归,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米汤送下。

5、难产(胎在腹中,胞衣亦不下;或者胎死)。用蒺藜子,贝母各四两,共研为末,米汤冲服三钱。过一会如仍不下,可再次服药。

6、蛔虫病。用初秋采集的蒺藜子,阴干收存。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

7、多年失明。用初秋采集的蒺藜子,阴干捣成散,饭后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8、牙齿动摇。用蒺藜去角,生研五钱,加水淡浆水半碗,盐少许,温时漱口,甚效。或以蒺藜根烧灰贴牙,亦能固齿。

9、鼻塞多年,不闻香臭。用蒺藜两把,加水一大碗煮取半碗,先令病人仰卧。满口含饭。随好以药汁一合灌入鼻中,如不通,可再灌。至鼻中喷出一、两个小肉坨(息肉)子,病即愈。

10、面上瘢痕。用蒺藜子、山栀子各一合,共研为末。加醋调匀。夜涂脸上,清晨洗去。

11、白癜风。用白蒺藜子六两,生捣为末。每服二钱,热水送下。一天服二次。一月后断根。服至半月时,白处见红点,即预示有效。

12、疔肿。用蒺藜子一升,火熬,捣烂,以醋调匀封疮上。拔根即愈。

13、蠼螋尿疮。用蒺藜叶捣烂敷患处。如无叶,可用子代替。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相关词条

  • 金牙石

    「释名」亦名黄牙石。 「气味」咸、平、无毒。 「主治」虚劳湿冷。缓弱,不能行走。用金牙石、细辛、莽草、防风、地肤子、地黄、附子、菌蓣、续断、蜀椒、蒴根各四两,独活一斤。共药十二味。金牙石捣碎后,单独装在一个小袋子中,其余十一味,切成薄片,合装入一大袋子里...

    释义拼音J
  • 金星石

    「释名」金星石,石外有金色麸片;银星石,石外有银色麸片。两者的药效,大体相似。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吐血咳血。用金星石、银星石、玄精石、不灰木、阳起石、云母石各等分。取坩锅一个,铺冬月水牛粪一、二寸,铺约一层,铺灰二寸,又铺药一层,如此重复铺...

    释义拼音J
  • 浆水

    「释名」亦名酸浆。粟米煮熟后,放在冷水里,浸五、六天,味变酸,面上生白花,取水作药用。但浸至败坏,则水有害。 「气味」甘酸、微温、无毒。......

    释义拼音J
  • 井泉水

    「释名」井水因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几类:远从地下泉来的,水质最好;从近处江湖渗进来的,属于次等;有城市沟渠污水。 「气味」甘、平、无毒。......

    释义拼音J
  • 鸡菌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益胃清神,治痔。...

    释义拼音J
  • 蕨[jué]

    「气味」(萁、根)甘、寒、滑、无毒。 「主治」去暴热,利水道。用根烧灰油调,可治蛇虫伤。...

    释义拼音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