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拼音K > 正文

释义

「释名」亦名露葵、滑菜。

「气味」(苗)甘、寒、滑、无毒。

「主治」

1、流行性斑疮(斑疮很快传遍全身,疮中有白浆)。煮葵菜叶,与蒜齑合吃,有效。

2、瘘疮不合。先以温热的淘米水洗净患处,再用葵叶微火烘暖贴上,贴过二、三百叶,把脓引尽,即可合口生肉。忌鱼、蒜、房事。

3、汤火伤成疮。用葵叶研为末,敷患处。

4、二便不通。用生冬葵根二斤,捣汁三合,生姜四两,取汁一合,和匀后分二次服。连服数剂即通。

5、消渴,小便不利。用葵根五两,加水三碗煮汁,天明后服下。一天服一次。

6、漏胎下血,血尽子死。用葵根、茎烧灰,酒冲服一匙。一天服三次。

7、乳痈。用葵茎及子为末,酒冲服一匙。一天服二次。

8、身面疳疮,出黄汁。用葵根烧灰,和猪油涂搽。

9、产后淋沥。用葵子(亦作冬葵子)一合、朴硝八分,加水二升,煎成八合(先煎葵子,后下朴硝),一顿服。

10、催产。用葵子一合,捣破,加水二升,煮成半升,一次服,不久便可分娩。

11、乳汁不通(或乳房胀痛)。用蔡子(炒香)、缩砂仁,等分为末,热酒送服二钱,极验。

12、胞衣不下。用葵子一合、牛膝一两,加水二升,煎成一升服下。

13、脸上疮疖。用葵子、柏子仁、茯苓、瓜瓣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饭后服,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相关词条

  • 苦参

    「释名」亦名苦、苦骨、地槐、水槐、菟槐、骄槐、野槐、白茎。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 1、热病发狂。用苦参末,加蜜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送下。也可用苦参末二钱,水煎服。......

    释义拼音K
  • 卡法

    ①正骨手法名。该法系医者用拇指与食指钳住伤损部位,逐渐加大力量,促使破碎离位之骨片复位,并牢固卡附于主骨之上,使之不再移位;如系重迭错位的骨片,应于牵拉开后,用卡法使断端平复齐整,然后加适当之固定。于固定前应缓缓松手,以防卡好之骨片又复弹出而再错位。该法...

    释义拼音K
  • 《开宝本草》

    书名。统指《开宝新详定本草》及《开宝复位本草》。详开宝新详定本草条。...

    释义拼音K
  • 《开宝新详定本草》

    本草著作。一名《开宝详定本草》。二十卷,目一卷。公元973年(开宝6年)由尚药奉御刘翰、道士马志、翰林医官翟煦等9人,取《唐本草》、《蜀本草》等详较,并参以《本草拾遗》等书,重新整理补充修订而成。较《新修本草》增药物计133种,马志为之注解,翰林学士卢多...

    释义拼音K
  • 开闭法

    小儿推拿方法名。《幼幼集成》卷三:“凡小儿风痰闭塞,昏沉不醒,药不能入,甚至用艾火灸之,亦不知痛者。盖因痰塞其脾之大络,截其阴阳升降之隧道也,原非死证。用生菖蒲、生艾叶、生姜、生葱各一握,其入石臼内捣如泥,以麻油、好醋同前四味炒热,布包之,从项背胸四肢,...

    释义拼音K
  • 开刺

    即关刺。出《黄帝内经太素》,见该条。...

    释义拼音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