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拼音L > 正文

释义

「释名」小杨、杨柳。

「气味」柳华:苦、寒、无毒。柳叶:苦、寒、无毒。枝及根白皮:苦、寒、无毒。

「主治」

柳华:

1、吐血咯血。用柳絮烙过,研为末,米汤送服一钱。

2、刀伤血出。用柳絮包敷即可。

3脸上脓疮。用柳絮、腻粉等分,调灯油涂搽。

4、走马牙疳。用柳花烧存性,加麝香少许涂搽。

5、大风疬。用杨柳四两,捣成饼,贴壁上,干后取下,泡淘米水中一时,取出焙干,研为末,取二两,加白花蛇、乌蛇各一条(去头尾,酒浸用肉),全蝎、蜈蚣、蟾蜍、雄黄各五钱,苦参、天麻各一两,共研为末,水煎麻黄取汁,与各药同熬,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十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以愈为度。

柳叶:

1、小便白浊。用清明柳叶煎汤代茶,以愈为度。

2、小儿丹毒。用柳叶一斤,加水一斗,煮取汁三升,洗患处。一天宜洗七、八次。

3、眉毛脱落。用垂柳阴干,研为末,放在铁器中加姜汁调匀,每夜涂抹眉部。

4、无名恶疮。用柳叶或皮,水煎汁。加盐少许洗患睡。

5、漆疮,用柳叶煎水洗。

枝及根白皮:

1、黄疸初起。用柳枝煮浓汁半升,一次服下。

2、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病似反胃噎膈。取新柳枝一大把,熬汤,煮小米作饭。加酒、面所饭滚成珠子,晒干,装袋中悬挂通风处。用时,烧滚水随意下米,待米浮起查看无硬心则为米熟。一次吃完。稍久,面和米就会分散了,这样制成的米,名“络索米”。

3、走注气痛(身上忽有一处如被人打痛,痛处游走不定,有时觉痛和极冷)。用白酒煮杨柳白皮乘热熨痛处。

4、风毒肿痛。治方同上。

5、项下瘿气,用柳根(水边露出者)三十斤,加水一斛。煮取一升,泡糯米三斗,加常法酿酒,每日饮服适量。

6、齿龈肿痛。用垂柳枝、槐白皮、桑白皮、白杨皮等分,煎水,热含冷吐。又方:用柳枝、槐村、桑枝,煎水熬膏,加姜汁、细辛末、芎末,调匀擦牙。

7、风虫牙痛。用杨柳白皮一小块含嚼,取汁渍齿根,几次即愈。又方:用柳枝一握,锉碎,加盐少许,浆水煎含,甚效。又方:柳枝(锉细)一升、大豆一升,合炒至豆熟,加清酒三升泡三天后,含漱吐涎。

8、耳痛有脓。把柳根切细,捣至极烂,封贴痛处,药干即换。

9、漏疮肿痛。用柳根伸出的红须每日煎水洗。又方:用柳条在罐内烧烟熏痛处。

10、乳痛初起。用柳根皮捣至极烂,包布中,火上烤热熨患处。布准即换。

11、反花恶疮(肉翻出如饭粒,根深脓溃)。用柳枝叶三斤,加水五升煎至三升,再熬成糖稀状。每天涂搽三次。

12、背起丹毒。用柳木灰加水调涂。

13、汤火灼疮。用柳皮烧灰涂搽。亦可用根白皮煎猪油涂搽。

14、痔疮如瓜,肿痛如火燎。用柳枝煎浓汤洗后,艾灸三、五壮,大泻脓血即愈。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相关词条

  • 芦荟

    「释名」奴会、讷会、象胆。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 1、湿癣。用芦荟一两、炙甘草半两,共研为末,先以温浆,水洗癣,擦干后敷上药末,有奇效。......

    释义拼音L
  • 龙脑香

    「释名」片脑、羯婆罗香。膏名婆律香(按:即现在通称的冰片)。 「气味」辛、苦、微寒、无毒。 「主治」 1、目翳。用龙脑末一两,每天点眼三至五次。......

    释义拼音L
  • 螺旋草

    「释名」镜面草。 「气味」辛。 「主治」 1、吐血、鼻血。用镜面草,洗净。捣烂,泡酒服。 2、小儿头疮。用镜面草晒干为末,加轻粉、麻油敷搽,有效。......

    释义拼音L
  • 络石

    「释名」石鲮、石龙藤、悬石、耐冬、云花、云丹云英、石血、云珠。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 1、小便白浊。用络石、人参、茯苓各二两,龙骨(煅)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释义拼音L
  • 律草

    「释名」勒草、葛勒蔓、来莓草。 「气味」甘、苦、寒、无毒。 「主治」 1、小便石淋。取律草根汁一升饮服,石当出,不出再服。 2、小便膏淋。取律草根生汁三升、醋二合,混匀一次服下。......

    释义拼音L
  • 漏篮子

    「释名」木鳖子、虎掌。 「气味」苦、辛、有毒。 「主治」恶痢冷漏疮,恶疮疠风。...

    释义拼音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