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 第74页
-
捻转补泻
针刺补泻手法之一。原称子午补泻。指针刺中以向左捻转或向右捻转来区分补泻。《标幽赋》:“迎夺右而泻凉,随济左而补暖。”今多以捻转的幅度、频率和次数来分别补泻。以捻转幅度较小(180°左右)、频率较慢、次数较少者为补;以捻转幅度较大(360°以上)、频率较快...
释义拼音N -
捻转法
针刺手法名。即捻法。参见该条①。...
释义拼音N -
捻转进针
进针法之一。毫针进针一般以快速直刺为主,以减少疼痛。当针身柔软(如金银质毫针)或局部皮肤坚韧不能快插进针时,则用捻转进针法。捻转幅度要小,保持针身的挺直,并两手配合动作,以利于进针。......
释义拼音N -
捻转行气
针刺行气法之一。指用捻转的手法来控制针感传导方向的方法。《金针赋》:“欲气上行,将针右捻,欲气下行,将针左捻。”据针灸临床实践,捻转的手法虽可促使针感的产生和加强传导,但对针感传导方向的影响似无一定的关系。......
释义拼音N -
捻子
外科吸脓引流器具。俗称纸捻、纸钉、药钉。见《卫济宝书》卷上。有:“疮已溃,须用好厚纸作一合索捻子捻之。”该种捻子是用富于韧性而不易酥烂、吸水性强之纸张作成。一般先裁成1.5×8厘米(以平方厘米计)大小,再将其搓捻成条状,长短应以疮疡窦道长短为度。该捻子作...
释义拼音N -
捻法
刺法名。即捻法。见该条。...
释义拼音N -
鸟戏
导引功法名。是一种模仿禽类动作的导引功法。为五禽戏之一。《云笈七签·导引按摩》:“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鼓力,右二七。坐伸脚,手挽足距各七,伸缩二臂各七也。”流传功法甚多。此外,《庄子》、《淮南子》、《抱朴子内篇》等所记鸟伸、鸟举、鸱顾、鸱...
释义拼音N -
尿
①尿液。又名溺、溲、小便、小溲、前溲、小水、水泉、下泉。尿为津液所化,其生成靠脾的运化,三焦水道的通调,小肠分清泌浊,最后经肾气和膀胱之气气化而排出体外。《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尿液的排泄,对调节人体津液代谢有...
释义拼音N -
尿白
病证名。出《婴童百问》。指小儿小便初下色黄赤,良久转白,或状如米泔者。多因乳食伤脾,脾不散精,湿热内蕴,清浊相干,下注膀胱所致;亦有由脾肺气虚而致者。脾伤湿蕴者,治宜健脾分利,用胃苓丸;肺脾气虚者,用补中益气汤。......
释义拼音N -
尿胞
①膀胱。②指曲骨穴。《千金要方》:“腹中满小便数数起,灸玉泉(中极)下一寸,名尿胞,一名曲骨端。”...
释义拼音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