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拼音Q > 正文

苘[qǐng]麻

释义

「释名」亦名白麻。

「气味」(果实)苦、平、无毒。

「主治」

1、一切眼疾。和茼麻子一升,研为末,放入猪肝的切片中,灸熟,切成细末。每服少量,陈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2、目生翳膜。用白麻子,去壳,放入猪肝薄片中,慢慢灸熟,研细,加醋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开水送下。又方:用苘麻子装袋中,蒸熟,晒干研末,加蜜做成丸子,温水送下。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相关词条

  • 青葙

    「释名」草蒿、萋蒿、昆仑草、野鸡冠、鸡冠苋,子名草决明。 「气味」(茎、叶、子)苦、微寒、无毒。 「主治」(茎、叶)除皮肤中热,治恶疮,止金疮血。(子)镇肝,明目,去风寒湿痹。治眼病有验。......

    释义拼音Q
  • 青蒿

    「释名」草高、方溃、牵、狈蒿、香蒿。 「气味」(吐、茎、根、子)苦、寒、无毒。 「主治」 1、痨病。用青蒿锉细,加水三升、童便五升同煎至一升半,去渣留汁再煎成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时及临星时各用温酒送下。......

    释义拼音Q
  • 前胡

    「释名」《唐韵》作湔胡。 「气味」苦、微寒、无毒。李时珍认为:前胡味甘辛,气微平。 「主治」肺热、痰热、风头痛、反胃呕逆、小儿疳气等症。李时珍指出:前胡,“其功长于下气,故能治痰热、喘嗽、痞膈、呕逆诸疾。气下则火降,痰亦降矣。所以有推陈致新之绩,为痰气要...

    释义拼音Q
  • 秦艽

    「释名」艽,音交。亦名秦瓜,秦。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 1、黄疸。用秦艽半两,浸酒半升中,空腹饮酒。有酒量的人服后易见效。又方:秦艽三两,牛乳一升,煮成七合,作两次服下。......

    释义拼音Q
  • 荠苠

    「释名」读如齐尼。亦名杏参、杏叶沙参、甜桔梗、白面根。苗名隐忍。 「气味」(根)甘、寒、无毒。 「主治」 1、强中、消渴(男子出精后,阴茎仍然坚挺,称为“强中”;如同时有多饮多便现象,即属“消渴”,能发痈疽)。用猪肾一个,黑大豆一升,加水一斗半,煮成一半...

    释义拼音Q
  • 七抱三撑

    气功练功用语。指两臂配合呼吸时的外撑与内抱的不同用力法式。见秦仲三《气功疗法和保健》。其方法要领即吸气时,使两臂以十分之七的力量向内环抱;呼气时,使两臂以十分之三的力量向外撑张。......

    释义拼音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