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拼音S > 正文

释义

「释名」松膏、松肪、松胶、松香、沥青。

「气味」

松脂:苦、甘、温、无毒。

松节:苦、温、无毒。

松叶:苦、温、无毒。

松花:甘、温、无毒。

「主治」

1、关节酸疼。用松脂三十斤,炼五十遍,每取三升,和炼酥三升,搅稠。每天清晨空心服一匙。一天服在次。服药期间,以面食为好。忌食血腥、生冷、酸物。百日病愈。

2、肝虚目泪。用炼过的松脂一斤、米二斗、水七斗、曲二斗造酒频饮。

3、妇女白带。用松香五两、酒二升,煮干,捣烂,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温酒送下。

4、风虫牙痛。把松脂在滚水中泡化,漱口,痛即止。

5、龋齿有孔。有棉裹松脂塞孔中。

6、久聋不听。用炼松脂三两,巴豆一两,和捣成丸,薄棉裹定塞耳中,一天二次。

7、一切肿毒。用松香八两、铜青二钱、蓖麻仁五钱,同捣作膏,摊贴患处。

8、疥癣湿疮。有松香研为末,加轻粉少许,先以油涂疮上,再撒上药末。几次即见效。

9、阴事宜湿痒。用松香末卷入纸筒内,每筒加花椒三粒,油浸三日,令纸筒燃烧滴油,取油搽患处。搽油前,以淘米水把患处洗净。

松节:

1、关节风痛。用松节(按:即松的茎干上的瘤状节)泡酒,每服一俣,一天服五、六次。

2、转筋挛急。用松节一两,锉细,加乳香一钱,慢火炒焦,出火毒,研为末,每服一、二钱,热木瓜酒调下。

3、风热牙痛。有油松节如枣大一块,切碎,加胡椒七个,浸热酒中,乘热再加飞过的白矾少许,即取以漱口,一、五次后见交。又方:用松节二两、槐白皮、地骨皮各一两,煎汤漱口,热漱冷吐。

4、反胃吐食。用松节煎酒细饮。

5、跌扑伤损。用松节煎酒服。

松叶:

1、预防瘟疫。有松叶切细,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能防时疫。

2、中风口邪。有箐松叶一斤,捣成汁,放酒中浸两宿,又在火旁取温一宿,初服半升,渐加至一升,以头面出汗为度。

3、关节风痛。用松叶捣汁一升,在酒在升中浸七日,每服一合。一天服三次。

4、脚气风疮。用松叶六十斤,锉细,加水四石,煮成五斗,和米五斗照常法酿酒。七日后,取酒饮,以醉为度。

5、风牙肿痛。有松叶一把、盐一合、酒二升,共煎含漱。

6、大风恶疮。用松叶二斤、麻黄(去节)五两,锉细,泡酒二斗中。几日后,每次温服一小碗,服至见效为止。

7、阴囊湿痒。用松叶煎汤多洗。

松花: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相关词条

  • 石松

    「气味」苦、辛、温、无毒。 「主治」久患风痹,脚膝疼冷,皮肤麻木。...

    释义拼音S
  • 陟厘

    「释名」侧梨、水苔、石发、石衣、水衣、水棉、潭。 「气味」甘、大温、无毒。 「主治」强胃气,止泄痢。捣烂可涂治丹毒游疹。...

    释义拼音S
  • 石胡荽

    「释名」天胡荽、野园荽、鹅不食草、鸡肠草。 「气味」辛、寒、无毒。 「主治」 1、痰喘。用石胡荽左杨汁,和酒服。 2、目疾,翳障(目赤肿胀,羞明昏暗,隐涩疼痛,眵泪风痒,鼻塞头痛,外翳扳睛)。用石胡荽(晒干)二钱,青黛、川芎各一钱,共研为末。先含水一口,...

    释义拼音S
  • 石韦

    「释名」石革、石皮、石兰。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 1、小便淋痛。用石韦、滑石,等分为末,每取一小撮,水送服。 2、便前有血。用石韦研为末,以茄子枝煎汤送服二钱。......

    释义拼音S
  • 石斛

    「释名」石、金钗、禁生、林兰、杜兰。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胃中虚热、发热自汗、痈疽排脓内塞。...

    释义拼音S
  • 水藻

    「释名」甘、大寒、滑、无毒。 「主治」捣汁服,去暴热、热痢;捣烂敷,治热疮游疹。...

    释义拼音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