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拼音S > 正文

蜀椒

释义

「释名」巴椒、汉椒、川椒、南椒、点椒。

「气味」椒红:辛、温、有毒。椒目:苦、寒、无毒。

「主治」

椒目:

1、水气肿满。用椒目炒捣成膏,每服一匙,酒送下。

2、崩中带上。用椒目炒过、碾细,每服一匙,温酒送下。

3、眼生黑花,年久不治。用椒目(炒)一两、苍术(炒)一两,共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醋汤送下。

椒红:

1、元气伤损,目暗耳聋。有蜀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晒干捣取椒红一斤,另用生地黄捣出自然汁,煎至一升,和椒末做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腹,温酒送下。

2、腹内虚冷。用生椒(去掉不开口的颗粒)四十粒,浸浆水中一宿,空心服,水送上。久服暖脏腑,黑发明目。

3、寒湿脚气。用川椒二、三升,装薄布囊中,每天在囊上踏脚,有效。

4、疮肿作痛。用生椒末、釜下土、荞麦粉,等分为末,调醋敷涂。

5、手足皲痛。用椒四合,水煮,去渣,浸泡皲痛处,约过半餐饭时间,让痛处出水干燥。待一会,再次浸泡,等痛处出水干燥后,涂上猪、羊脑髓,很见效。

6、漆疮作痒。用川椒煎汤冼。又方:凡经过正在涂漆的地方,嚼川椒涂鼻上,则不生漆疮。

7、久冷不痢(或不痢,只是腰腹冷)。用川椒三程式,在醋中浸一夜,取出,用一升和曲三升拌作粥吃。三闪愈。

8、风虫牙痛。用川椒红末,调水和白面做成录取子,如皂荚子在烧热咬在患处,同次可愈。一方:花椒四钱牙皂五十个、醋一碗,煎汁漱口。

9、痔漏脱肛。每日空心嚼川椒一钱,凉水送下,三、五次即收。

10、肾风囊痒。用川椒、杏仁研膏,涂掌心,合阴囊而卧,甚效。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相关词条

  • 「气味」烘柿:甘、寒、涩、无毒。白柿、柿霜:甘、平、涩、无毒。乌柿:甘、温、无毒。柿蒂:涩、平、 「主治」 烘柿: 1、肠风下血。用白柿烧灰,水送服二钱。......

    释义拼音S
  • 山楂

    「释名」赤瓜子、鼠楂、猴楂、茅楂、羊还球、棠球子、山里果。 「气味」酸、冷、无毒 「主治」 1、食肉不消。用山楂肉四两,水煮食,并饮其汁。......

    释义拼音S
  • 烧酒

    「释名」火酒、阿剌吉酒。 「气味」辛、甘、大热、有大毒。 「主治」消冷积寒气,燥湿痰,开郁结,止水泄;治霍乱疟疾噎膈、心腹冷痛、阴毒欲死;杀虫辟瘴,利小便,坚大便,洗赤目肿痛,有效。......

    释义拼音S
  • 神曲

    「气味」甘、辛、温、无毒。 「主治」 1、脾胃虚弱(胸膈痞闷,腹胁膨胀,消化不良,食减贪睡)。用神曲六两、麦蘖(炒)三两、干姜(炮)四两、乌梅肉(焙)四两,共研为末,加蜜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释义拼音S
  • 参子

    「释名」龙爪粟、鸭爪稗。 「气味」甘、涩、无毒 「主治」补中益气,厚肠胃。...

    释义拼音S
  • 蜀黍

    「释名」蜀秫、芦、芦粟、木稷、荻粱、高粱。 「气味」(米)甘、涩、温、无毒。 「主治」(蜀黍米)温中,涩肠胃,止霍乱。(根)利小便,止喘满......

    释义拼音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