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名词,胃的津液,与胃阳相对而言。胃阴胃阳互相为用,共同维持正常的纳食化谷功能。《临症指南医案·脾胃》:“知饥少纳,胃阴伤也。”温热病热盛伤胃,导致胃阴亏耗,出现烦渴、咽干、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证。《温热论》:“舌绛而光亮,胃阴亏也,急用甘凉濡润之品。”
胃阴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猜你喜欢
-
啘
啘通“哕”。指干呕。《类证活人书》卷十:“干呕者,今人所谓啘也。”《医经溯洄集·呕吐干呕哕咳逆辨》:“无啘与哕,盖字异而音义俱同者也。”详见哕、干呕等条。......
释义拼音W -
外八卦
推拿穴位名。位于左手掌背中心周围。《针灸大成》卷十“阴掌图各穴手法仙诀”:“外八卦,通一身之气血,开脏腑之秘结,穴络平和而荡荡也。”参见八卦条。......
释义拼音W -
外板
解剖名称。为牙齿所在之处。《奇效良方》卷六十二:“外板则为牙,内床则为齿。”...
释义拼音W -
外感喘逆
病证名。由外感六淫引起的气喘。见《症因脉治·喘症论》。包括风寒喘逆、暑湿喘逆、燥火喘逆等。详各条。...
释义拼音W -
外感短气
病证名。外邪袭肺所致的气短不能相续。见《症因脉治》卷二。因六淫之邪侵袭肌表,继入于里,致气道受阻,呼吸不能接续。症见身发寒热,呼吸不利,短息出入,似喘而不急促。脉紧为寒邪,洪数为风热,躁疾为燥邪,弦急为肝胆邪逆。治以祛邪为主,冒寒用三拗汤,冒风用防风泻白...
释义拼音W -
外感呃逆
病证名。感受外邪所致的呃逆症。见《症因脉治·呃逆论》。邪传半表半里,症见身发寒热,呕逆作呃,脉弦大者,治宜和解,用小柴胡汤。热邪结里,症见内热口渴,唇焦便赤,脉沉数者,治宜攻下热邪,用承气汤;若胃热便利,用泻心汤;胃中兼痰火攻冲,呃逆乍发乍止,连续不已,...
释义拼音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