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拼音W

拼音W 第93页

  • 五脏痫

    病名。肝痫、心痫、脾痫、肺痫、肾痫的合称。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治法皆以清痰降火为主,或加五脏补养之药。有风者驱风,有痰者豁痰,因气者清气,因惊者镇惊,各随所得之由加减用药。详见各条。......

    释义拼音W
  • 五脏相关

    生理学名词。系脏象学说的一个重要观点。心、肝、脾、肺、肾五脏之间在生理功能上有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之间必须相互协调,才能保证人体的健康状态,否则就会出现各种病证。如心肾相交,水火相济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心肾不交,阴阳升降失常,就可发生心悸...

    释义拼音W
  • 五脏遗精

    病证名。因五脏病变所致遗精的统称,分称肝遗、心遗、脾遗、肺遗、肾遗。五脏各得其职,则精藏而治。若一脏不得其正,甚者必影响心肾藏精功能而致遗精。独因肾病遗精者治其肾,由他脏而致者,则与肾脏两治之。......

    释义拼音W
  • 五脏郁证

    脏腑本气郁结所致的病证。见《证治汇补·五脏郁证》。心郁昏昧健忘,肝郁胁胀嗳气,脾郁中满不食,肺郁干咳无痰,肾郁腰胀淋浊,不能久立。详见心郁、肝郁、脾郁、肺郁、肾郁各条。......

    释义拼音W
  • 五脏胀

    病证名。心胀、肝胀、脾胀、肺胀、肾胀五脏胀病的合称。见《医钞类编》卷九。详见各条。...

    释义拼音W
  • 五脏之长

    人体器官名。指肺在体腔脏腑中位居最高,真气的充养全身,水谷津液的敷布,都必须依赖肺气呼吸宣化,故肺为五脏之长。《素问·痿论》:“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张志聪注:“脏真高于肺,朝百脉而行气于脏腑,故为脏之长。”......

    释义拼音W
  • 五脏之俞

    五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五个俞穴。《灵枢·背腧》:“愿闻五脏之腧。”即肺俞、心俞、肝俞、脾俞和肾俞。这些穴位与五脏之气相通,临床上具有诊察和治疗本脏病证的作用。......

    释义拼音W
  • 五蒸

    骨蒸、脉蒸、皮蒸、肉蒸、内蒸的总称。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五蒸证候:骨蒸其根在肾,旦起体凉,日晚即热,烦躁,寝不能安,食无味,小便赤黄,忽忽烦乱,细喘无力,腰疼,两足逆冷,手心常热。蒸胜过伤,内则变为疳,食入五脏。脉蒸其根在心,日增烦闷,掷手出足...

    释义拼音W
  • 五之气

    主气之第五气。出《素问·六微旨大论》。为阳明燥金之气,主秋分后60日又87.5刻。亦即由秋分至小雪,其中包括寒露、霜降、立冬三个节气。参见主气条。......

    释义拼音W
  • 五指骨

    解剖结构名。又名锤骨。即掌骨。详该条。...

    释义拼音W
<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