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 第148页
-
《幼幼集》
儿科著作。四卷。明·孟继孔撰。刊于1593年。卷一《孟氏治痘详说》为作者治疗痘证的经验;颇多可借鉴之处。卷二《孟氏杂症良方》,为作者对儿科诸病证治的论述;亦不乏个人创见。卷三《钱氏经验良方》;卷四《上用方》系作者集录钱乙等儿科医家的经验方。现存初刻本等明...
释义拼音Y -
《幼幼集成》
儿科著作。六卷。清·陈复正撰。刊于1750年。书中整理辑录了古代儿科学的一些主要内容。总结了前人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论述,对儿科常见病的证治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卷一论小儿赋禀、诊法、初生儿疾病的防治等;卷二-四分述儿科多种病证(包括内科杂证及外科疮疡),每...
释义拼音Y -
《幼幼近编》
儿科著作。又名《证治大还幼幼近编》。四卷。清·陈治撰。十七世纪末刊行。本书为《证治大还》之一种。前三卷主论痘疮症治,后一卷论小儿杂病诊法及证治。本书收集总结了前人有关痘疹病因、主证和治疗大法。对儿科常见病也有一些独到见解。现存清贞白堂刻本。......
释义拼音Y -
《幼幼心裁》
儿科著作。二卷。明·乔采撰。刊于1638年。书中首论儿科疾病及诊治大法,其次对婴幼儿的多种常见疾病的辨证论治,分别作了简要的记述。论辨清晰,突出了小儿脏腑易虚易实的特点。选材亦多轻灵有验。现存康熙四十七年刻本等三种清刻本。......
释义拼音Y -
《幼幼新书》
儿科著作。四十卷。宋·刘昉撰。刊于1132年。本书整理汇集了宋以前有关儿科学的成就,是一部儿科集大成之作。卷一-三为综述部分,包括求子、方书叙例、小儿调理、用药及诊法;卷四-五为初生儿的保育及诊治;卷六为先天疾病;卷七-十二论蒸忤,鬾、啼、惊、痫;卷十三...
释义拼音Y -
瘀呃
病证名。呃逆由于瘀血阻滞而引发。见《证治汇补·呃逆》。症见心胸刺痛,饮水即呃逆频发,多见微芤、沉涩之脉。《张氏医通·呃逆》:“有饮热、饮冷而呃,背微恶寒,目睛微黄,手足微冷,大便溏黑者,属瘀血。”或见呃逆频频,病久不愈,入晚则见发热。治以活血化瘀法,选用...
释义拼音Y -
瘀热在里
指郁积在内的邪热。①伤寒病瘀热在里:《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释义拼音Y -
瘀肉攀睛
病名。出《卫生宝鉴》卷十。即胬肉攀睛。详见该条。...
释义拼音Y -
瘀血
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腑内的血液。瘀血既可以是疾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又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因气滞、气虚等引起之血行不畅而凝滞;二是因内外伤或血热妄行造成的离经之血。由于瘀血的部位、原...
释义拼音Y -
瘀血闭结
病证名。指大便秘结因于瘀血所致。《血证论·便秘》:“瘀血闭结之证,或失血之后、血积未去;或跌打损伤、内有瘀血停积不行。大便闭结,或时通利,仍不多下,所下之粪又带黑色,腹中时时刺痛,口渴发热,脉带涩象,宜用桃仁承气汤治之;或失笑散加杏仁、桃仁、当归、白芍。...
释义拼音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