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拼音Y

拼音Y 第186页

  • 迎西证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多因肝虚受克所致。证见患者每于西、北风起,触迎之则二目涩痛而泪出,尤以秋、冬季节发者较多。治宜补肝之不足,抑肺之有余。......

    释义拼音Y
  • 迎香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另名冲阳。属手阳明大肠经。手、足阳明之会。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布有面神经与眶下神经的吻合支及面动、静脉和眶下动脉。主治鼻塞,鼻衄,鼻渊,鼻息肉,口眼斜,面痒浮肿,及胆道蛔虫症等。斜刺0.2-0.3寸,或沿皮刺0.5-...

    释义拼音Y
  • 迎香疔

    病名。疔肿之发于迎香穴附近者。见《治疔大全》。多因手阳明风热之毒蕴结而成。证见:初起时但见局部小泡,麻痒而微痛,一、二日后即见结成核肿,质坚肿硬,或连及腮唇,不即治常致全身寒热,甚则并发疔毒走黄之危症,慎之。证治参见疔疮条。......

    释义拼音Y
  • 迎香毒

    病名。系指迎香穴附近焮肿作痛的病证。《疔疮要诀》认为:“此疔发于脾肾肺火,生鼻孔两旁根。”阳明热毒结聚于此也发此病。治宜清热解毒。方用清胃散、黄连解毒汤等加减。......

    释义拼音Y
  • 荥输治外经

    取穴法之一。指各经的荥穴和输穴主治外行经脉所过处的病证。《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太素》注:“五藏六府荥输未至于内,故但疗外经之病”;《类经》注:“荥输气脉浮浅,故可治外经之病。”参见合治内府条。......

    释义拼音Y
  • 聿修堂医学丛书

    日本·丹波元简及其子元胤、元坚所辑注的中国医药学著作12种,附小阪氏著作1种,计为13种。1884年杨守敬氏购得原板辑印,内容包括《素问识》、《难经疏证》、《伤寒论辑义》、《伤寒论述义》、《伤寒论广要》、《金匮要略辑义》、《金匮述义》、《药治通义》、《脉...

    释义拼音Y
  • ①动物生育,繁殖。《素问·五常政大论》:“岁有胎孕不育。”②植物生长。《素问·五常政大论》:“气布而蕃育。”...

    释义拼音Y
  • 育阴潜阳

    治疗学术语。又称滋阴潜阳。指用滋阴潜阳的药物治疗肝肾阴虚而肝阳上亢的方法。症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烦躁易怒,舌红,脉弦细数等。用熟地、枸杞、龟板、旱莲草等滋养肝肾之阴;用龙骨、牡蛎、磁石、石决明等潜阳。方如大补阴丸、镇肝熄风...

    释义拼音Y
  • 《育婴秘诀》

    儿科著作。四卷。又名《万氏家传育婴秘诀发微赋》、《育婴家秘》。明·万全撰。约刊于16世纪中期。本书首载幼科发微赋一篇,阐论儿科诊治要点;卷一叙述有关保胎、养胎、小儿诊法及五脏症治;卷二论胎疾、脐风、变蒸及惊痫等症;卷三-四论述儿科的四时外感及内伤杂症;末...

    释义拼音Y
  • 郁冈斋医学笔尘

    医学笔记。明·王肯堂撰。钱季寅辑。钱氏选辑王肯堂《郁冈斋笔尘》(属笔记性质的著作)中有关医药的论述,包括医学理论、证治及临床验案、效方等内容而成此书。全书论述虽无系统,但确不乏个人创见。作为参考书可以给人以启发。现存明刻本和1929年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

    释义拼音Y
<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