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拼音Z

拼音Z 第160页

  • 针向补泻

    针刺方法。即迎随补泻。详该条。...

    释义拼音Z
  • 针向行气法

    针刺行气法之一。又称针芒行气法。指以针刺方向来控制针感传导的方法。欲使针感向上传导,则针尖宜向上斜刺;欲使针感向下传导,则针尖宜向下斜刺。......

    释义拼音Z
  • 针眼

    病名。系指胞睑边缘生小疖,初起形如麦粒,微痒微肿,继而赤痛拒按的病证。相当于今之麦粒肿。出《诸病源候论》卷廿八。又名土疳、土疡、偷针、偷针眼、偷针窝。俗称包珍珠、桃针。本病多由风热或脾胃热毒所致。治宜祛风清热,泻火解毒,消肿止痛。内服可选用清脾散或仙方活...

    释义拼音Z
  • 针摇

    针刺手法名。即摇法。《针灸大成》列作十二手法之一:“凡出针三部,欲泻之际,每一部摇一次,计六次而已。以指捻针,如扶人头摇之状,庶使孔穴开大也。”参见摇法条。......

    释义拼音Z
  • 止血

    治疗学术语。是一种治疗出血证的方法。出血的原因多种,治疗上可分清热止血、祛瘀止血、补气止血等。详各条。...

    释义拼音Z
  • 纸捻

    详药线引流条。...

    释义拼音Z
  • 纸纴子

    医疗器物名。用以引脓外出的纸捻。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又名纸捻子、纸捻、捻子。采用吸水性强,富有韧性不易酥烂成团之桑白皮纸,或其他纸张,截成纸条,搓成线条状,或捻内裹药,或外粘化腐生肌之药,备用。痈疽瘘管之切开或扩疮后,当视其病情选其所适用之纸纴子,...

    释义拼音Z
  • 《芷园臆草存案》

    医案著作。明·卢复撰。共载医案十九则。卢氏强调审因求本、辨证论治的重要性,提出“不可泥其形症。”本书所载医案,用问答形式,阐述病因、病理,分析治疗方药,有利于读者理解因症立方之义。现存清刻本。又本书收入《医林指月》中。......

    释义拼音Z
  • ①手指。《素问·五脏生成》:“指受血而能摄。”②足趾。《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

    释义拼音Z
  • 指别

    脉学名词。指切脉时凭借手指的感觉区别脉象。《素问·五脏生成》:“夫脉之大小滑涩浮沉,可以指别。”...

    释义拼音Z
<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