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拼音Z > 正文

中风

释义

①病名。出《灵枢·邪气脏府病形》。又名卒中,卒暴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口眼斜,半身不遂,言语蹇涩的病证。中风病因,历代医书论述不同。北宋前大多宗《灵枢》、《素问》作外风论治。金元时期刘河间谓中风非外中于风,乃因将息失宜,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李东垣以中风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朱丹溪谓中风大率主血虚有痰。王安道则谓刘、李、朱三说是以类中风之病视为中风立论,不知因于风者,为真中风;因于火、因于气、因于湿者,为类中风而非中风。中风辨证,分中络、中经、中腑与中脏。《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在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猝然昏仆,不省人事者,又闭证和脱证之分。本病可见于脑血管意外及中毒性脑病等。参见真中风、类中风等条。

②指太阳中风,为外感风邪的病证。为太阳表证之一。《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曰中风。”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相关词条

  • 《杂病广要》

    内科著作。三十卷。日本·丹波元坚撰。刊于1853年。本书广泛选集了我国历代医籍中有关内科杂病(不包括伤寒)的论述分类编辑而成。共分外因类、内因类、诸气病、诸血病及脏腑类五类。每类包括若干病证,对于每种病证的名义、病因、脉候、症状、治疗及方药等均作了系统全...

    释义拼音Z
  • 杂病十一证歌

    针灸歌诀名。见《针灸大全》。七言韵语。共十一首。《针灸聚英》载此作“十一穴”,实际用穴不止十一,应以“十一证”为是。...

    释义拼音Z
  • 《杂病心法要诀》

    内科著作。五卷(即《医宗金鉴》卷三十九-四十三)清·吴谦等撰。本书正文以七言歌诀的形式重点论述内科杂病(包括中风、类中风、痉病等四十余种病证)的证治。并用注释加以说明与补充,内容比较简要,选方切于实用。......

    释义拼音Z
  • 杂病穴法歌

    针灸歌赋名。见《医学入门》。为明·李梴所作。七言韵语,内容与《席弘赋》相似。...

    释义拼音Z
  • 《杂病源流犀烛》

    内科著作。三十卷。清·沈金鳌撰。刊于1773年。本书为《沈氏尊生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卷首载有《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全书内容以介绍杂病为主,包括脏腑门、奇经入脉门、六淫门、内伤外感门、面部门、身形门等。每门分若干病证,每病各着源流一篇,并详述病证原...

    释义拼音Z
  • 杂积

    病证名。寒热气血痰瘀食积等多种因素所致的积证。《证治准绳·杂病》:“杂积通治,万病紫菀丸、《局方》温白丸、厚朴丸。”参见积有关条。...

    释义拼音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