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TA的作品
-
内肿锁喉风
病名。见《喉科指掌》卷四。系指因肺胃两经阴阳相结,内塞不通,外无形迹,喉间痰喘的病证。先用吐痰法,嚾吐,再用六味汤。针少商、商阳、关冲、曲池、合谷、两手十穴。有血则生,无血则死。相当于今之急性喉阻塞。......
释义拼音N -
内眦
解剖名称。亦名大眦、眼大头、眼大嘴、眼大睫、(眼)大角。《灵枢·癫狂》:“在内近鼻侧者,为内眦。”上下眼弦各有一小孔窍,名泪堂。详目眦条。......
释义拼音N -
纳干法
子午流注针法内容之一。指十二经配合十天干,又称纳早法,因天干以甲为首,故名,子午流注针法即按日子所属天干开取某经五输穴。《针灸大全》载有《十二经纳天干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释义拼音N -
纳甲法
即纳干法。见该条。...
释义拼音N -
纳气
即补肾纳气。指用补肾药物治疗肾不纳气所致虚喘的方法。详补肾纳气条。...
释义拼音N -
纳气法
外治法之一。出《幼幼集成》。用吴茱萸五分,胡椒七粒,五倍子一钱,研细末,酒和作饼,封肝脐以带扎之。治小儿虚脱,上气喘息,真气浮散,不得归元者。......
释义拼音N -
纳支补泻
子午流注针法之一。指十二经配合十二地支时间的针法。又称纳子法。《素问·针解篇》:“补泻之时者,与气开合相合也。”十二经脉的血气盛衰,各有一定的时刻,古人以十二地支相配,一经一时,依次而行,称为纳支。即肺经寅时,大肠经卯时,胃经辰时,脾经己时,心经午时,小...
释义拼音N -
纳支法
子午流注针法内容之一。指十二经配合十二地支,又称纳子法。因地支以子为首,故名。《难经·七十二难》丁德用注:“其经络有二十四,日有二十四时,皆相合。此凡气始至而用针取之,名曰迎而夺之,其气流注终而内(纳)针,出针扪穴,名曰随而济之。”十二经脉按流注顺序挨配...
释义拼音N -
纳子法
即纳支法。见该条。...
释义拼音N -
捺正
正骨手法之一。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具体实施时,医者应以一手或双手在拔伸的基础上,将患者骨折断端、或关节脱位外突之骨按回原位,从而使骨折后骨断端所产生的分离、重叠、成角畸形、侧方移位及关节脱位等情况得到矫正。......
释义拼音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