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释义 第1274页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TA的作品

  • 六化

    气象学术语。指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变化。《素问·至真要大论》:“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

    释义拼音L
  • 六经渴

    症名。指伤寒六经病所见渴症。见《卫生宝鉴》卷十二。太阳渴,脉浮无汗,用五苓散、滑石之类。阳明渴,脉长有汗,用白虎汤、凉膈散之类。少阳渴,脉弦而呕,小柴胡汤加瓜蒌根。太阴渴,脉细不欲饮水,纵饮唯思汤、不思水,四君子汤、理中汤之类。少阴渴,脉沉自利,猪苓汤、...

    释义拼音L
  • 六经皮部

    人体体表按经脉划分的部区。见皮部条。...

    释义拼音L
  • 《六经伤寒辨证》

    伤寒著作。四卷。清·蔡宗玉辑,林昌彝补方。刊于1873年。蔡氏以分经辨证论述伤寒在临床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证候。每一证候采用归纳《伤寒论》原文等形式,介绍诸证的病因、病理和治法:并根据兼症、脉象的不同,对比所述证候的同中之异。嗣后林氏在此基础上汇辑了治疗方...

    释义拼音L
  • 六经形证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伤寒》。指中风病出现六经形证,如发热、恶寒、头痛、肢体酸痛、筋脉拘急等,属真中风,与无六经形证的类中风相区别。...

    释义拼音L
  • 六聚

    六腑聚症之总称。《中藏经·积聚症瘕杂虫论》:“聚有大肠、小肠、胆、胃、膀胱、三焦之六名也。”后世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将聚总称为六聚。......

    释义拼音L
  • 《六醴斋医书十种》

    医学丛书。清·程永培辑。刊于1794年。包括《褚氏遗书》、《肘后备急方》、《元和纪用经》、《苏沈良方》、《十药神书》、《加减灵秘十八方》、《韩氏医通》、《痘疹传心录》、《折肱漫录》和《慎柔五书》等。现存清乾隆、光绪两种刻本,和1925年千顷堂书局石印本。...

    释义拼音L
  • 六瘤

    病证名。六种瘤肿之合称。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即肾瘤、脂瘤、肉瘤、脓瘤、血瘤、石瘤,参见瘤条。...

    释义拼音L
  • 六律

    古代的六个音律。①通指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阳律与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六阴律。②由于律吕的发音,阴阳相生,左右旋转,能发出许多声音,周而复始,循环无端,所以用六律来比拟十二经脉在周身循环的统一性。《灵枢·经别》:“六律建阴...

    释义拼音L
  • 六脉

    ①指三阴三阳经脉。《素问·阴阳类论》:“此六脉者,乍阴乍阳,交属相并。”②六种脉象。《难经·四难》:“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

    释义拼音L
< 1270 1271 1272 1273 1274 1275 1276 1277 1278 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