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TA的作品
-
六阳脉
①手足三阳经脉。见《灵枢·经脉》。②脉学名词。正常脉象之一。两手寸关尺脉象一向比较洪大,但无病态。...
释义拼音L -
六阳虚汗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手足三阳经脉会于头,如禀赋不足,阳虚不固,其汗上至头,下至项大出不止,为亡阳的征候。治宜回阳敛汗,用大剂固真汤、参附汤、芪附汤及回阳救急汤之类。......
释义拼音L -
《六译馆医学丛书》
医学丛书。《六译馆丛书》的一部分。廖平撰辑。刊于1913-1923年。作者辑录和收集了多种古典或古佚医籍,并对其中的不少著作内容进行了考释、整理和评注。包括《黄帝内经明堂》、《黄帝内经太素诊皮篇补证》、《杨氏太素诊络篇补证》、《黄帝太素人迎脉口诊补证》、...
释义拼音L -
《六因条辨》
外感病专书。三卷。清·陆廷珍撰于1868年。陆氏以风、寒、暑、湿、燥、火六因为纲,融会前人学说,参附己见,采用条辨形式分别论述春温、伤暑、中暑、中热、伏暑、秋燥、冬温、温毒、伤湿、暴感风寒、伤风、风温等多种病证。虽说内容比较简要,却能兼采众家之长,而又颇...
释义拼音L -
六阴脉
①手足三阴经脉。见《灵枢·经脉》。②脉学名词。指生理性异常的一种脉象。两手寸关尺各部脉象一向比较沉细,但无病态。...
释义拼音L -
六淫
病因病理学名词,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的合称。六气太过、不及或不应时,影响到人体的调节适应机能及病原体的孳生传播,成为致病的邪气,属于外感病(包括一些流行性病和传染病)的病因。六淫致病,自外而入,称为外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然六淫,天之常气...
释义拼音L -
六郁
气郁、湿郁、痰郁、热郁、血郁、食郁等六种郁证的总称。见《丹溪心法》。《医学正传·郁证》:“夫所谓六郁者,气、湿、热、痰、血、食六者是也。”......
释义拼音L -
六元
即六气。以其为三阴、三阳之本元,故名。《素问·天元纪大论》:“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阴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参见六气条。......
释义拼音L -
六脏
人体器官名。①指心、心包络、肝、脾、肺、肾。见《此事难知》。②指心、肝、脾、肺、肾(左肾)、命门(右肾)。《难经·三十九难》:“五脏亦有六脏者,谓肾有两脏也,其左为肾,右为命门。”......
释义拼音L -
六之灸
针灸学术语。灸膈俞、肝俞、脾俞的方法。膈俞、肝俞、脾俞左右共六穴。灸治胃扩张,胃痉挛,胃癌,肠炎,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横膈膜痉挛,喘息,胸膜炎等。见《中国针灸学》。......
释义拼音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