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释义 第1401页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TA的作品

  • 《经络全书》

    针灸学著作。四册,分为前后两编。前编系明·沈子禄撰于1566年;后编为明·徐师鲁撰于1576年。其后又经清·尤乘重辑,刊于1689年。前编名“分野”,记述全身体表部位的名称共88条,详考《内经》等书,论述其经络之循行交会;后编名“枢要”,又分原病、阴阳、...

    释义拼音J
  • 经络敏感现象

    沿经络循行路线出现的一些特殊感觉传导或循经出现的各种皮肤反应。参见经络感传现象条。...

    释义拼音J
  • 经络经穴测定仪

    针灸仪器名。通过测定皮肤电阻观察脏腑经络功能变化和穴位位置的仪器。种类很多,但主要组成部分均由电源、电流针(微安表)、控制电量的可变电阻和接触人体的两个电极等组成。测定脏腑经络功能时,主要是通过原穴、井穴或背俞穴进行。探测穴位位置则以皮肤电阻大小为标志,...

    释义拼音J
  • 经络经穴玻璃人

    针灸教具。外形为一直立位的健康男性模型。1959年首次由上海医学模型厂与上海中医学院等单位协作设计制造。透过有机玻璃外壳,能看到里面的内脏和骨骼,并布有十四经脉和361个穴位,还配有录音设备。开启时,各经脉及主要穴位随流注顺序以发光演示,并伴有录音讲解。...

    释义拼音J
  • 经来泄泻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即经行泄泻。详该条。...

    释义拼音J
  • 经来胁痛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又名经来胁气痛。多因情志不遂,肝郁气滞所致。症见经行期间,胁内作痛,经血色暗等,治宜行气止痛,方用四物元胡汤(四物汤加延胡索、沉香)。......

    释义拼音J
  • 经来胁气痛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即经来胁痛。详该条。...

    释义拼音J
  • 经来小腹痛有块

    证名。曾鼎《妇科指归》:“经来小腹有块,痛不可忍,不思饮食,面色青黄。宜服元胡散(延胡索、制香附、百草霜,重者再加血余炭,共为细末,用益母膏和匀,砂糖为丸)。”参见血瘀痛经条。......

    释义拼音J
  • 经来小腹痛如刀刺

    证名。吴悔庵《秘传内府经验女科》:“经行时,由热邪乘于小肠,闭而不通,以致小腹痛如刀刺,宜服八正散,或用牛膝散(牛膝、麝香、乳香)。”参见血瘀痛经条。......

    释义拼音J
  • 经来小腹结块

    病证名。《竹林寺妇科秘方考》:“经来小腹结成一块,如皂角一条横过,痛不可忍,不思饮食,面色青黄,急用延胡散(延胡索、发灰)。”...

    释义拼音J
< 1397 1398 1399 1400 1401 1402 1403 1404 1405 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