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释义 第498页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TA的作品

  • 血瘤

    病名。瘤肿之一种。出《外台秘要》卷二十三,引《肘后救卒方》云:“皮肉中忽肿起,初如梅李,渐长大,不痒不痛,又不坚强,按之柔软,此血瘤也。不疗乃至如盘,大则不可复消,而非杀人病尔。”多因火旺逼血沸腾,复被外邪所搏而发。证见瘤体由小渐大,色现紫红,软硬间杂,...

    释义拼音X
  • 血漏

    病名。①痔漏之时时下血者。《外科启玄》卷七:“时时下鲜血不止是也。”又名热漏。证治参见血箭痔条。②月经过多者。出《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二“漏下”篇。即经漏。详该条。......

    释义拼音X
  • 血轮

    人体部位名。五轮之一。指目内外眦部位。血轮属心,其疾患多与心、小肠有关。《证治准绳·杂病》:“血轮者,目两角大小眦是也。内应于心,南方丙丁、巳午火,心主血,故曰血轮。”......

    释义拼音X
  • 血络

    位于机体浅表的细小动、静脉和毛细血管。亦称血脉。《灵枢·血络》:“刺血络而仆者,何也?”张隐庵注:“血络者,外之络脉孙络,见于皮肤之间。”临床上针刺放血,又称为泻络。......

    释义拼音X
  • 血脉

    ①解剖结构名。即经脉。简称脉。血液运行之通道。《灵枢·九针论》:“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灵枢·平人绝谷》:“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活人书》卷三:“血脉者,营养百骸,滋润五脏者也。”参见脉条。......

    释义拼音X
  • 血门

    经外穴名。出《医经小学》。在脐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3寸处。治妇人腹中血块,胃痛,消化不良,及急性胃炎等。直刺0.5-1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释义拼音X
  • 血秘

    病证名。由血虚津枯或跌打瘀滞等所致大便秘结。《医碥·大便不通》:凡老人、产妇血液干枯或病后血虚或发汗、利小便太过以致津涸便秘者,治宜润下,用苁蓉润肠丸、更衣丸、四物汤及麻仁、杏仁等辛润之品。又肾司二便,肾水不足、便秘者,宜以六味地黄丸滋肾水,少佐辛味以润...

    释义拼音X
  • 血沫痧

    痧证之一。患痧而口吐血沫者。《痧症全书》卷中:“血沫痧,胀闷废食,两胁疼甚,口出淡血沫,如西瓜瓤。用熏陆香为君,佐以寄奴、茜草之类,治之即愈。”......

    释义拼音X
  • 血母块

    病名。汪嘉谟《胎产辑萃》:“产后恶露不尽,血结刺痛,名曰血母块。”即儿枕痛。详该条。...

    释义拼音X
  • 血纳包络

    子午流注针法用语。与气纳三焦相对。《针灸大全》论子午流注之法:“三焦乃阳气之父,包络乃阴血之母。”“阴干注脏,乙、丁、己、辛、癸而重见者,血纳包络。”意指当重见阴干时,分别按生他的关系取心包络的五输穴。如乙日乙酉时开肝经井穴,丁亥时取心经荥穴,至乙未时重...

    释义拼音X
< 494 495 496 497 498 499 500 501 502 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