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释义 第501页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TA的作品

  • 血山崩

    病名。即血崩。出《中藏经》卷七:“治血山崩甚者,以凌霄花焙干为末,酒下三钱。”可参血崩条。...

    释义拼音X
  • 血疝

    病名。血疝在历代医学家中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故系同名异病者。例如:出于《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巢氏“疝病诸候”分疝多种,其中有五疝,血疝即五疝之一种。多因瘀血内结少腹而成,证见少腹部疼痛,硬满而有形,甚则大便燥结而色黑,小便自利,月经或有不调者,治宜温通逐瘀...

    释义拼音X
  • 血少不孕

    病证名。见叶其蓁《女科指掌·种子门》。不孕症型之一。即血虚不孕。详该条。...

    释义拼音X
  • 血食之君

    指饮食膏梁厚味,生活条件优越的人。《灵枢·根结》:“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身体柔脆,肌肉软弱……”...

    释义拼音X
  • 血室

    解剖结构名。《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故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

    释义拼音X
  • 血室涩痛症

    病证名。出《银海精微》。多由肝热,阴虚火炎,肝虚血少引起。谓妇女每至月经时眼感涩痛,或曾患眼疾,如赤痛生翳等,至经期则复发或加重。由肝热所致者,宜清肝泻热,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由阴虚火炎所致者,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丸加减;由肝虚血少所致者,宜养肝补血,用...

    释义拼音X
  • 血栓痔

    病名。痔核内之有血栓者。见《中医外科学讲义》(1960年)。即外痔中之有血栓形成者。多因内热血燥,兼负重用力过度而致血络损伤血瘀而发。证见肛门部乳头状突出,色青紫,痒而剧痛,甚者可化脓破溃而成漏。治宜清热凉血化瘀之剂,内服可选凉血四物汤,外用五倍子汤熏洗...

    释义拼音X
  • 血嗽

    病证名。因血瘀而致咳嗽。《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血嗽,嗽而多唾,瘀血也。其脉浮芤而数,必兼喉中有腥气,或因上焦有热,血瘀沉闷,嗽声连并,气不得透,宜桑皮散。或因打扑损伤肺气作咳,多吐黑血,宜当归散。”参见瘀血咳、损嗽条。......

    释义拼音X
  • 血随气陷

    病因病理学名词。指气虚下陷导致下血。气虚下陷,升提无力,血失统摄,从下部溢出,多见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及某些便血患者。症见面色苍白,神疲倦怠,食少,舌淡苔少,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断,脉虚弱或沉细无力等。治宜补气摄血。......

    释义拼音X
  • 血所不和

    病因病理学名词。指一种病因。血属阴,气属阳,血气不和,阴阳失调,故疾病发生。《素问·调经论》:“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释义拼音X
< 497 498 499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