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释义 第517页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TA的作品

  • 外踝

    解剖结构名。出《灵枢·骨度》。又名核骨。指腓骨下端向外的骨突。...

    释义拼音W
  • 外踝尖

    经外穴名。出《千金要方》。在足外侧面,外踝的凸起处。主治淋病,脚气,牙痛,白虎历牙风痛,小腿外侧肌群痉挛等。点刺出血。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释义拼音W
  • 外踝疽

    病名。生于足部外踝部之痈疽。见《证治准绳·疡科》卷四。又名脚拐毒、穿拐毒、鞋带痈。与内踝疽相对应,证治相似。但因所发部位在三阳经,故宜内服内托羌活汤。参见附骨疽条。本病与现代之踝关节结核或慢性骨髓炎相似。......

    释义拼音W
  • 外金津玉液

    经外穴名。见《芒针疗法》。在颈部中线甲状软骨与舌骨之间廉泉穴直上1.5寸,两旁各开0.3寸处。局部有颈外动脉分支和颈神经分支。主治中风失语,流涎,及舌面溃疡,舌肌麻痹或痉挛,口腔炎等。向舌根方向斜刺0.5-1寸。......

    释义拼音W
  • 外经

    解剖结构名。出《灵枢·刺节真邪》。指行于四肢和皮肤的经脉。《黄帝内经太素》:“……十二经脉,入府藏者,以为内经,行于四支(肢)及皮肤者,以为外经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释义拼音W
  • 外灸膏

    敷贴用方药之一。《杨氏家藏方》:“外灸膏:治一切虚寒,下利赤白,或时腹痛,肠滑不禁,木香、附子(炮去皮脐)、蛇床子、吴茱萸、胡椒、川乌头,已(以)上六味各二钱,右件为细末,每用药末三钱、白面二钱,生姜自然汁打作糊,摊在纸上,当脐上贴之,衣物盖定,用熨斗盛...

    释义拼音W
  • 外科

    学科名。中医学以外科命名本专科者始于宋。见宋代伍起予《外科新书》,为存目外科专书。宋代以前之外科多以疡医之类名之。是研究体表病证的病因、病理、证候、诊断、治法、医疗技术等之专门学科。包括有痈、疽、疮、疡、疥、癣、伤折等等疾病。宋以后此类疾病之专门著作多以...

    释义拼音W
  • 《外科传薪集》

    外科方书。一卷。清·马培之撰。撰年不详。本书记述作者的外科临床备用方剂共200余首,不分类,说明也较简略。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释义拼音W
  • 《外科大成》

    外科著作。四卷。清·祁坤撰于1665年。卷一为总论部,阐述痈疽等病的诊治要点、各种治法及常用方剂;卷二-三为分治部,按照头面、颈项、背、腰、胸腹等身体部位分列各种外科疾病的证治、验案;卷四为不分部位的大毒与小疵(包括各种内痈、疔疮、流注、瘿瘤、金疮等全身...

    释义拼音W
  • 《外科发挥》

    外科著作。八卷。明·薛己撰。刊于1528年。书中简要论述了肿疡、溃疡、发背、脑疽、肺痈、肺痿、瘰疬、咽喉、杨梅疮等31类外科疾患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剂。每一类外科疾病的论述之后,均详细记述了作者治疗该病的验案,使全书有论有方而又有临床实践。文字简明,切于实...

    释义拼音W
<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