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释义 第627页

释义

释义 基本解释原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中医世家、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本站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TA的作品

  • 太阳痉

    病证名。太阳病出现痉症者。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而致痉。证见身热足寒,项强恶寒,头热,面肿目赤,头摇口噤,背反张。...

    释义拼音T
  • 太阳厥

    六经厥之一。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厥论》。证见头重,足弱,发为瞑仆。...

    释义拼音T
  • 太阳衄

    病证名。鼻衄之一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巢氏将鼻“衄发从春至夏,为太阳衄。”证治参见鼻衄条。...

    释义拼音T
  • 太阳伤寒

    病名。太阳经病之一。太阳经感受寒邪,证见发热、恶寒、无汗、脉紧等。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治以...

    释义拼音T
  • 太阳少阳并病

    病名。指太阳病证未解,而已见少阳病症候。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本病头项强痛为太阳证,又见头眩昏冒,胸胁痞满之少阳证。邪在太阳则当汗,邪在少阳则禁汗。太阳与少阳并病,亦不可汗。既不可汗。则...

    释义拼音T
  • 太阳少阳合病

    病名。太阳少阳两经同时受邪,起病即见两经证候,如头痛、发热、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等。《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论太阳与少阳合病,若里热盛,少阳邪热移于肠胃而下利,治以黄芩汤,以清里热。若胃气上逆而呕,则应再加半夏、生姜,以降逆止呕。......

    释义拼音T
  • 太阳头痛

    ①病证名。伤寒太阳病而见头痛,兼见恶风、脉浮紧。治用川芎、羌活、独活、麻黄等药。②证名。头痛在太阳经脉循行部位。《冷庐医话·头痛》:“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

    释义拼音T
  • 太阳为开

    生理学名词。系经脉之生理特点。出《灵枢·根结》。太阳主三阳之表,处于最外围,故为开。...

    释义拼音T
  • 太阳阳明合病

    病名。太阳阳明两经同时受邪,起病即见两经证候。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又“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太阳与阳明合病,谓太阳之发热恶寒无汗,与阳明之烦热不得眠等证同见。表里之气升...

    释义拼音T
  • 太阳阴

    经穴别名。出《千金要方》。即掖门。见该条。...

    释义拼音T
< 623 624 625 626 627 628 629 630 631 632